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国或地区的GDP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的发展史表明,就一国的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但对处于制度和结构变迁阶段的中国而言,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却表现出了特殊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背离的原因何在?应该怎样尽快脱离这样的窘境?
本文从就业弹性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国面临的困境——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就业人口却增长缓慢——专门研究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希望寻找一条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增长之路。
首先,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和研究现状,简要地描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
然后利用不同的模型计算了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并辨析计算结果的真实性。据此基础上描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年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弹性系数的各种影响因素。
同时,分产业、分行业地从多个视角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并就就业弹性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
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前提下提高就业弹性以促进就业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