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作用机理及其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生物活性玻璃和胶原纤维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仿生制备了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骨修复材料。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胶原纤维聚集态的变化,在保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抗降解性能,获得了具有良好细胞学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制备组成、结构和性能仿生的骨修复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共存的水溶液中,受生物活性玻璃溶出物的影响,胶原会发生明显的构象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溶液环境。生物活性玻璃在溶液中释放出的钙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分别与胶原上的羰基和胶原中精氨酸和组氨酸侧基-C=N-基团发生键合作用,同时生物活性玻璃的加入改变了溶液的pH值,因而破坏了溶液中胶原纤维之间的平衡状态,从而会形成一个新的状态。为最大限度的保持复合材料中胶原的生物活性,需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原有的结构。研究表明,当制备过程中胶原含量占4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胶原最大程度的保有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为制备仿生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提供理论根据。基于以上的理论,在调控溶液状态下胶原纤维的聚集态的基础上,仿生制备了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该材料在成分和结构上均与天然骨相似,通过对其机械性能和降解性能测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最大可达1.5469±0.0995MPa;在37℃,胶原酶作用下,3天后,剩余质量为35%,但是外观形状保持良好,仍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对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体外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的体外矿化活性和单纯的生物活性玻璃相似,能在短时间内表面形成一层磷灰石层;再通过MTT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材料与纯胶原材料的细胞增殖行为,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状态良好,黏附于支架表面及孔隙侧壁,说明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通过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实验材料与rMSC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修复支架,在裸鼠异位成骨实验中可以在肌肉组织内异位成骨。在RT-PCR的测试结果中,Ⅰ型胶原的表达(Col1a RNA)、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BMP-2 RNA)和骨桥蛋白的表达(Sppl RNA)都高于正常骨组织中的含量。大鼠承重骨缺损实验表明,在承重骨缺损达到8mm时,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实验材料植入4周后,可在植入材料部位出现小片块状新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无病毒隐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深处,光热资源丰沛,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的生长,棉花种植产业成为新疆不可替代的支柱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的重要指标之
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审判阶段普遍采用的诉讼原则,该原则的采纳对于保障司法程序公正、促使程序观从侦查中心向审判中心的转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专利无效程序本身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使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文化
在知识产权交易中确定知识产权的对价,以及在知识产权遭受侵害后核定损害赔偿额,常常需要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由市场决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相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导致需求日益多样化。
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法治化是通过法律规范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以清单的形式详细清晰地予以公布,并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规范政府的权力边界,要求政府必须按照清单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研究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其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
本文调查了对外汉语教师和欧美留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运用、语法教学、学习评估、文化教学、错误纠正、目的语使用、交际性语言教学策略等七类24项"有效教师行为"的评价。调查结
文章主要依据《国际语音学会手册》音标列表以及有关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有关国际音标使用的经验,介绍和讨论了国际音标的基本分类、功能、中文定名,并附录了学会为国际音标的
汗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首,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因为汗法所具有的应用性,使得历代医家更关注其临床实践,而缺乏对其理论上的总结。因而许多人在运用汗法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