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522216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根据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实际,对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然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和互联网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通过文献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构建访谈提纲,进行患者访谈,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模型;第三,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采用克朗巴赫系数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信效度进行评价;第四,展开正式调查,运用AMOS17.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患者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患者访谈,有效访谈了19位患者,最终确定了影响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的关键维度有:便捷性感知、患者结果感知、信息风险感知、医疗风险感知、情感偏好、医疗权责感知、健康意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疾病严重程度。
  2.预调查有效回收117份样本。调查问卷总体克朗巴赫系数为0.924,每个维度克朗巴赫系数大于0.7,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KMO统计值为0.858,以特征根大于1进行主成分提取,最终提取了11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80%,经最大方差旋转,形成11个主成分与问卷设计结构的组成基本相符,表明问卷的效度较为理想。
  3.正式调查有效回收638份问卷,整体来说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较为积极。由于数据不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因此采用Bollen-StineBootstrap方法估计模型的适配度。模型初步拟合效果较差,CMIN/DF、GFI、AGFI、NFI、RFI、IFI、TLI、CFI、RMSEA均未达到相关标准,说明模型存在不合理路径,需要进行修正。经过修正,模型拟合指标GFI为0.942,AGFI为0.920,NFI为0.920,RFI为0.900,IFI为0.947,TLI为0.933,CFI为0.946,均达到0.9的适配标准;PGFI为0.679,达到0.5的水平,RMR为0.07,RMSEA为0.054,CMIN/DF为2.837,且所有的维度路径系数参数检验P值均小于0.05,提示修正后模型达到较为理想的拟合效果。最终形成的模型中,便捷性感知、情感偏好、信息风险感知、健康意识分别对行为态度具有显著影响,而行为态度、疾病严重程度、知觉行为控制、医疗风险感知分别直接影响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
  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和婚姻状态F值分别为3.95(P=0.002)、7.243(P=0.000)和15.840(P=0.000),年龄、学历和婚姻状态的卡方检验显示Pearson?2分别为33.651(P=0.029)、49.431(P=0.000)、18.3(P=0.001),说明年龄、学历和婚姻状态对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结论】患者疾病越严重,在线问诊行为意向越强烈,医院应合理安排优质专家坐诊互联网医院;情感偏好对行为态度也具有显著影响,可以开展特色专科在线诊疗服务,满足患者特殊情感需求;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影响较大,提示互联网医院应该打破环节壁垒,线上线下联动,全面保障患者诊疗过程的完整性,减少患者在线问诊障碍。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风险感知对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影响显著,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完善互联网医院诊疗行为监管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安全;净化互联网医疗网络环境,为患者打造安全的网上问诊渠道。接下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的患者安全风险、老年患者对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的接受度以及互联网医院患者满意度、患者体验和患者感知价值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梳理国内外关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政策迁移路径;以医护人员的视角为出发点,总结儿科用药现状,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儿科用药的认知与需求,探索医护人员用药的影响因素;总结2014—2018年上报的儿童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提升儿童用药安全的设想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家完善儿童用药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1)文献分析法。基于Webof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并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剖析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并结合现场调查,明确调查地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现状与协同效果,结合医务人员对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优化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与政策梳理:通过相关文献与政策研究,收集当前关于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资
【目的】  院前急救体系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结构、供给能力以及运行机制直接影响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农村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深入探索典型地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及服务供给的能力、供给效能,掌握急救人员对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评价,并构建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的现有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与普拉克索(常释剂/缓释剂)的成本-效用对比分析,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进行经济学评价,为帕金森药品价格制定及医保目录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基于卫生体系的角度,采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利用MSExcel2016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按照霍恩&亚尔分级(Hoehn and Yahr, H&Y)将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H&Y1-5期和死亡六种状态。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
【目的】  从供需两个方面多角度分析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学服务提供现状,引入Donabedian卫生评估模型构建社区药学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市各行政区社区药学服务提供情况进行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并探讨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武汉市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改进策略。  【方法】  (1)文献分析:采用文献法在线查阅WebofScienc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CNKI知网等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是否同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新市民能否获得健康城镇生活的关键,也是反映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否均衡、充分发展的标尺。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利用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原城市居民各方面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与
【目的】梳理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内容的历史变化,探索服务提供倾向产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基于“角色理论”的指导,明确乡村医生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和角色冲突;分析乡村医生工作现状,确定乡村医生的服务提供倾向;探讨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优化策略。  【方法】(1)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乡村医生服务提供倾向的历史变迁和影响因素;(2)文献计量法。使用CiteSpace对角色理论研究现状
学位
【目的】  构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评价模型,评价并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纵向时间变化和横向地区差异,探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提升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献计量分析,分析医疗卫生领域效率研究前沿与热点,梳理DEA模型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为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2.数据包络分析。以
【目的】本文基于对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近十年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解各样本省、市慢性病健康管理防控效果,进而从省际间、省域内部地市之间、不同经济状况人群之间等层面评价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寻找服务提供公平性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公平性的对策建议。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慢性病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学位
【目的】  提高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是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功能、促进分级诊疗实现和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关键。本研究以农村的重点脆弱群体——留守家庭为研究对象,以AGIL功能模型框架分析农村留守家庭签约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存在问题背后的多方现实原因,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村留守家庭签约服务工作的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留守家庭签约服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