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芜湖市境内湖泊作为芜湖市的景观水体,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但是其水体是半封闭的,自我更新能力较差。芜湖段长江沿岸的水体属于流动开放型,其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长江的生态治理工作。镜湖作为芜湖市境内湖泊的代表之一,位于芜湖市中心地段,芜湖段长江位于芜湖城市西部长江沿岸。浮游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对生活的水环境较为敏感,其群落结构变化能反映出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对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课题以镜湖和芜湖段长江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采样地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年度调查,比较分析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别与联系,并根据评价标准分析了其水质状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镜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属110种及变种,包括硅藻门18属43种及变种,绿藻门20属41种,蓝藻门10属14种,裸藻门4属7种,甲藻门2属3种和隐藻门1属2种。可见,硅藻门和绿藻门是镜湖浮游植物类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32.34×105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8.46mg/L。从浮游藻类的丰度大小分析镜湖水体为富营养型。此外,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17种,主要为:针杆藻、变异直链藻、啮蚀隐藻、束丝藻等。在夏季,蓝藻为优势藻类,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类。
(2)芜湖段长江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7属84种及变种,种数最多的是硅藻门(16属32种及变种),其次是绿藻门(13属29种)和蓝藻门(10属11种),而裸藻门(4属7种),甲藻门(3属3种)和隐藻门(1属2种)较少。可见,硅藻门和绿藻门是芜湖段长江浮游植物类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5.09×104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0.11mg/L。从浮游藻类的丰度大小分析芜湖段长江水体为贫营养型。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有颗粒直链藻、小环藻、伪鱼腥藻等10种。芜湖段长江水体优势种的季节性演替变化为:由春季的直链藻向夏季的伪鱼腥藻演替;秋季,由于该水体水位逐渐下降、气温降低等因素不利于蓝藻的生长,使硅藻成为优势类群。
(3)镜湖的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指数均低于芜湖段长江。但是在季节上,二者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均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利用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所调查水体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为:镜湖水体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芜湖段长江水体基本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镜湖各个样点和芜湖段长江不同区段间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镜湖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芜湖段长江的相类似,但二者的浮游植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均有所不同,镜湖的均较高于芜湖段长江。综合推断:芜湖市境内湖泊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多于芜湖段长江沿岸,其水环境状况整体较差于芜湖段长江沿岸。
(1)镜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属110种及变种,包括硅藻门18属43种及变种,绿藻门20属41种,蓝藻门10属14种,裸藻门4属7种,甲藻门2属3种和隐藻门1属2种。可见,硅藻门和绿藻门是镜湖浮游植物类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32.34×105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8.46mg/L。从浮游藻类的丰度大小分析镜湖水体为富营养型。此外,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17种,主要为:针杆藻、变异直链藻、啮蚀隐藻、束丝藻等。在夏季,蓝藻为优势藻类,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类。
(2)芜湖段长江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7属84种及变种,种数最多的是硅藻门(16属32种及变种),其次是绿藻门(13属29种)和蓝藻门(10属11种),而裸藻门(4属7种),甲藻门(3属3种)和隐藻门(1属2种)较少。可见,硅藻门和绿藻门是芜湖段长江浮游植物类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5.09×104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0.11mg/L。从浮游藻类的丰度大小分析芜湖段长江水体为贫营养型。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有颗粒直链藻、小环藻、伪鱼腥藻等10种。芜湖段长江水体优势种的季节性演替变化为:由春季的直链藻向夏季的伪鱼腥藻演替;秋季,由于该水体水位逐渐下降、气温降低等因素不利于蓝藻的生长,使硅藻成为优势类群。
(3)镜湖的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指数均低于芜湖段长江。但是在季节上,二者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均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利用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所调查水体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为:镜湖水体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芜湖段长江水体基本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镜湖各个样点和芜湖段长江不同区段间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镜湖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芜湖段长江的相类似,但二者的浮游植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均有所不同,镜湖的均较高于芜湖段长江。综合推断:芜湖市境内湖泊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多于芜湖段长江沿岸,其水环境状况整体较差于芜湖段长江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