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并且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也非常显著,钢铁工业有效的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但伴随着高速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在逐步的增强,这就使得钢铁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产品质量低、结构布局不合理、单位能耗较高、污染比较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宏观结构的调整阶段,转型、调整亦是钢铁行业不二的选择。为此,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去促进钢铁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和调整。合理的税收负担,作为税收政策和制度设计、调整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评价税收政策和制度设计、调整和改革的基本尺度,自然而然的成为税收政策和制度设定、调整和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不仅如此,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也离不开税收负担的变化,这使得税收负担成了税收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纽带。综上所述,只有清楚地了解钢铁行业税收负担及其规律性,分析其中不公平、不合理的成份,才能为国家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将以税收负担分析为工具,将钢铁行业税收负担与制造业税收负担进行比较,对不同地区的钢铁行业税收负担进行考察、比较,最后,根据第三部分的税收负担实证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相关税收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概括性的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是税收负担的理论分析部分,该部分先后从税收负担的定义界定、税收负担的分类、税收负担的原则和税收负担水平的制约因素四方面对税收政策和税收负担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钢铁行业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首先对钢铁行业涉及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一简单的梳理,并列出了钢铁行业及其税收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合理现象。然后对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到,钢铁行业整体税收负担高于制造业的平均值;通过对钢铁行业增值税税收负担和所得税税收负担的进一步分析得到,钢铁行业的增值税税收负担也高于制造业的平均值;在对钢铁行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进行分析时发现,钢铁行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水平虽然低于名义税率但是有上升的趋势,另外中部地区钢铁行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较重,在2011年达到44%且有上升的趋势;对于以上现象,结合中国的国情,紧接着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最后运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对我国钢铁行业税收负担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公司规模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没有显著影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对税收负担有正的显著影响;资产负债率对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不具有显著影响;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收入利润率均对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有正的显著影响;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有负的显著影响;此后,对于回归分析中出现的现象,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简单的解释。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出现的问题并利用第三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