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水利枢纽造福人类的同时,其施工建设也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它经济建设一样,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开展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论文在总结以往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流失特点与生态破坏机制,分别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个方面提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方法,同时结合景观建设理论,探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三者之间的综合运用模式,为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水利枢纽的主要功能,针对水利枢纽施工给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2.阐述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系统论述其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阐述生态评价的意义与作用,结合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生态特点,建立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生态评价模型。 4.通过分析水利枢纽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机制,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两个方面提出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方法,探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建设三者的综合运用模式。 5.以尼尔基水利枢纽为例,针对破坏后的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提出兼顾景观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措施,利用生态评价模型对尼尔基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的原状生态系统、施工干扰后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同时对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的近期与远期效果进行预测,从而对本论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 6.对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