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无铅陶瓷的压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效应是在1880年由居里兄弟研究石英单晶时发现的。20世纪40年代,人们制备出BaTiO<,3>压电陶瓷,压电材料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在电、磁、声、光、热、力等功能转换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可以通过改变成分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整性能,以满足不同的需要。PZT、存在一准同型相界(MPB),在准同型相界处压电活性高,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Pb具有毒性,PT[’含有大量的Pb,且制备和使用时易挥发,这样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含Pb材料的使用受到限制。这样就需要研制压电性能优良的无铅压电材料,以取代铅基压电陶瓷。 碱金属铌酸盐基陶瓷是一类重要的无铅压电陶瓷,铌酸钾钠(KNN)陶瓷由于其较好的压电性能,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种取代铅基压电陶瓷的替代材料。但是制备过程中K和Na易挥发,得到的陶瓷材料致密度不高,导致其压电性能变差。为提高KNN陶瓷的压电性能,人们采取了特殊的制备工艺,如使用热压法制备的(K<,0.5>Na<,0.5>)NbO<,3>陶瓷,其压电常数d<,33>达160pC/N,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达45﹪。还有通过掺杂改性以提高其压电性能的。人们在很多体系中都发现准同型相界的存在,在相界处得到的材料都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 本文压电部分选取(1-x)(K<,0.5>Na<,0.5>)NbO<,3>-x(Bi<,0.5>Na<,0.5>)TiO<,3>体系陶瓷[简写为(1-x)KNN-xBNT]为对象。钛酸铋钠[(Bi<,0.5>N<,0.5>)TiO<,3>,BNT]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弛豫铁电体,居里温度为320℃,室温下为铁电三方相,自发极化强度为38 μC/cm<2>。BNI、具有很强的铁电性和较高的居里温度,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中,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1-x)KNN-xBNT陶瓷,研究了该系列陶瓷的结构特征,介电性质和压电性质。BNT对KNN陶瓷晶粒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介电温谱表明BNT降低了KNN的铁电顺电相变温度,x>0.03样品的相变点扩展为一相变温区。样品的压电常数和机电耦合系数在x=0.03时得到最大值,致密度最高,X射线衍射图谱也显示在x=0.03时样品的晶相结构发生转变,表明在此组分附近,(1-x)KNN-xBNT系列陶瓷存在准同型相界。X=0.03时,d<,33>=190pC/N,K<,p>=38.7﹪。 本文介电部分,选取(1-x)BaTiO<,3>-xCaTiO<,3>[简写为(1-x)BT-xCT]为对象。BaTiO<,3>在-90℃、0℃、120℃附近会发生相变。由于相变的影响,BaTiO<,3>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变差。从低温到高温,BaTiO<,3>依次经过的相结构为三方、斜方、四方、立方。本文中,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BT-xCT陶瓷,研究了BaTiO<,3>对BaTiO<,3>微观结构,介电频谱和介电温谱的影响。当x≤0.30,CaTiO<,3>和BaTiO<,3>,能形成固溶体。掺入CaTiO<,3>后,BaTiO<,3>的居里点有所降低,铁电铁电相变的温度降低很大,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BaTiO<,3>的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自Bi系高温超导材料被人们发现以来,其超导机理和性质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问题,也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理论的探索。对高温超导体第二磁化峰效应的起源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解释,至
钨青铜型结构钾钠铌酸锶钡(KNSBN)和铌酸锶钡(sBN)电光薄膜材料,具有电光系数大、机械性能好、无90°畴以及成本低、成膜面积大、易集成等优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无铅环保电光薄
近年来,随着高温超导的不断发展,人们把研究的目光也逐渐集中于此。然而,高温超导被认为是强耦合体系,因此人们很难研究它的微观起源。全息对偶的出现为我们研究高温超导的强相互
在众多过渡金属元素的团簇中,磁性过渡金属(Mn、Co、Fe)团簇以其奇异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磁性过渡金属团簇的研究中,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的尺寸依赖性以及
单极感应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曾是物理学中一个令人费解的实验现象。从法拉第开始,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曾尝试利用磁力线来形象地理解单极感应现象,但是却始终没有一致的意见。在十九世纪,电磁理论还没有发展成熟,从理论上还不足以正确解释单极感应现象。直到麦克斯韦场方程和狭义相对论原理被广泛接受,单极感应现象的理论解释才最终出现。本文简要回顾了对单极感应的认识过程,给出了历史上具有代表
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在标准模型及最小超引力模型框架下系统地研究B介子两体非轻无粲衰变过程:B→MM。 第一章,讨论了标准模型理论遇到的主要困难,介绍了构建新物理模型的动机,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介观超导涡旋动力学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介观超导体是指它的几何尺寸与体系的物理特征尺度如相干长度ζ或穿透深度λ相当。
本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诊断Langmuir探针造成干扰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分别从抗干扰原理、抗干扰装置和实验结果三方面予以说明。积分网络:用于消除等离子体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