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民主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20世纪晚期,出于对当时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代议民主困境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尽管协商民主理论最早在西方兴起或复兴,但是,协商民主的实践在中国一一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了60余年的历史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奋斗,共商国事的有力见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土壤中,开出的民主之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制度,见证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民主发展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脉相承。协商民主制度从产生到确立,再到不断完善发展,与新中国的事业同生同息,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汇集了最广大的力量。为了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协商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几经探索,不断完善协商民主理论,最终使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列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1)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众所周知,协商民主理论20世纪末期产生于西方。那么,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到底存在哪些共识与分歧,中国的协商民主存在着哪些自身独特的生成机理与演进路径?如何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推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协商民主研究必须深化研究的一个领域。本论文通过对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以期能为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启示,能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为此,论文围绕选题综合学理剖析和实证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证明产生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能够移植入我国,并适用于我国。更重要的,从中西协商民主制度的比较中探寻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共识与分歧,以及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六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选择“中西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介绍国内外关于中西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以不足之处,为写作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第二章协商民主的理论基本内涵及价值。本章从协商民主理论体系入手,对协商民主理论所涵盖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分别系统地介绍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协商民主理论的不同理解。本章为基础性研究。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党外人士一起在抗日战争初期创立了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雏形到协商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并且成为当代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第四章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上个世纪末期协商民主在西方兴起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现了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协商民主不仅仅成为一些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对其基本政治制度本身的改进、公共政策的改善提供有效的支撑。而且,协商民主也为地方治理过程中公共事务的自我解决及民主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第五章国家制度层面和地方治理的协商民主比较。本章将系统分析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地方治理层面的协商民主。在此基础上首先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比较中西协商民主的协商性质、协商范围、协商主体、制度保障差别以及通过中协商民主国家制度层面的比较带来的启示;其次,在地方治理层面上比较中西协商民主的共性与差别,以期为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启示。第六章中西协商民主制度的比较。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于对当时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代议民主困境的反省、针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应运而生。因而西方协商民主有自己特定的问题意识和理论体系。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党外人士一起在抗日战争初期创立了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的实践形态一一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已有近70余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在中国掀起热潮。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制度安排,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故此,在系统阐述了协商民主的理论基本内涵及特征、不同派别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理解、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本章将通过比较,系统阐述中西协商民主的共性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政治基础、制度保障、程序机制、民主模式等方面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中的积极因素与成功经验提供参考。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中西协商民主制度的比较中探寻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共识与分歧、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制度的比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中的积极因素与成功经验提供了借鉴。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