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动轮及四轮集成技术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轮式车辆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轮式车辆存在着灵活性差、结构复杂、研发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轮式车辆的应用。模块化车辆由四个集驱动、转向、减震、制动等系统于一体的电动轮组成,结构简单、各个车轮独立可控,可摆脱机械传动的束缚,实现全轮线控独立驱动和线控独立转向,能够完成更复杂的运动,如原地转向等,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自然科学专项:智能电动车轮及多轮集成技术(编号:2014JC037),以一体化电动轮及模块化车辆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一体化电动轮控制技术和模块化四轮车辆转向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一体化电动轮及模块化车辆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首先介绍其机械结构:一体化电动轮由直行传动链、转向传动链、减震模组、刹车模组、控制模组五部分组成;模块化车辆由车架、四个一体化电动轮、电池、整车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组成。随后针对项目要求及样机的机械结构,完成一体化电动轮及模块化车辆控制系统架构的研究:轮控制器主要是对单轮运动进行控制;车辆控制器主要是将整车运动指令转化为各轮运动指令。最后,完成关键零部件的选型。本文第二部分是一体化电动轮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包含驱动系统的转速控制以及转向系统的位置控制。首先推算出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随后引入自抗扰控制器,对电机的转角、转速分别加以控制,紧接着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控制性能加以测试,并与PID控制器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转速控制还是位置控制,自抗扰控制器都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本文第三部分是模块化四轮车辆转向控制技术的研究。首先推导出四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随后针对车辆运行稳定的控制目标,提出质心偏侧角为0,横摆角速度保持不变的控制策略,并通过实时调节两前轮转角比例来控制质心偏侧角,引入滑模变结构算法来控制横摆角速度,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协作式多智能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应用强化学习进行多智能体协作行为学习时遇到的“维数灾难”问题。起源于单智能体系统的强化学习具有良好的自学习特性,为了提高多
曾有人说:“谁征服了传感器,谁就征服了世界。”可见工业时代测量是多么重要。然而随着被测量的增多,使得有些被测量的状态不能以现有的测量技术和硬件仪表进行准确的测量,必
由于夜视图像为对比度较低的单色图像,灰度等级有限,彩色化的夜视图像可通过人眼的色彩感知获取更丰富的场景信息,从而改善场景的深度感知,提高目标识别和探测效率,减少视觉
服务机器人逐渐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在家庭、医疗、办公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对机器人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机器人能够主动地为人类提供更加智
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的不断鼓励与投入,电动轮自卸车的核心控制部件进入了不断自主研发与国产化阶段。到目前为止交流电动轮自卸车的核心部分电控制系统基本是从国外进口,受国外
在智能空间的支持下,应用服务机器人进行病房巡视,能够大大减轻护士的劳动负荷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病人住院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设
本文围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性能,并将其应用于优化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中提高其性能。本文的主要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变压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为严格。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ARM双CPU架构的变压器主保护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双CPU LPC2468和TMS320F2812为系统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双CPU的架构和相互的通信过程。分析了硬件各模块的结构和原理,给出了各模块的原理图。软件上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前后台系统,并给出了各部分的程序框图。本文详细分析和比较各
我国城市供热伴随国家建设一起发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开始部署集中供热事业,1980年正式贯彻发展集中供热的方针,到目前为止集中供热已是城市供热的主要方式。集中供热系统
随着小型便携式设备的流行,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个性化。这种应用场合要求在保证识别率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简单易用,价格低廉。针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