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批判意识的戏谑式表达——以“武媚娘事件”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公众借助网络来了解公共事务,进行公共表达,甚至从事社会批判。政府从维护政治安全着眼,逐步加强相关的网络监管技术,致使网民的表达必须与之相适应。于是,选择不涉及核心政治秩序与价值的议题,以网络恶搞将批判意识做戏谑式表达,以解构来进行社会批判的方式便应运而生。  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戏谑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相结合,希望通过对“武媚娘事件”中以新浪微博网友为主要参与者的网友所创作的恶搞作品——文字、图片、歌曲和视频等——的分析,对作为批判意识戏谑式表达方式的网络恶搞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力图揭示网络恶搞的特征,具体事件中网络恶搞的发展演变过程,网友以何种手法进行网络恶搞作品创作,在创作、传播的过程中表达了何种批判意识。  本文从网络恶搞主体、对抗的客体、特点和载体等四个方面,从普遍意义上分析作为批判意识表达手段的网络恶搞的一般性特征。笔者以关键性事件为节点,整体上对《武媚娘传奇》从开播到停播、复播发现被剪胸、广电回应等各个阶段的网络舆情进行梳理。尤其对其中网络恶搞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整体把握。  在整体把握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武媚娘事件中大量恶搞作品的整理,分析网友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法,恶搞视频创作中的粘贴,图片作品多用对比,文字作品中谐音手法多见,对于以往经典作品的化用层出不穷等。对恶搞手法的分析最终落到批判意识表达这个点,本文通过对此案例中恶搞作品内容的详细分析,认为网友借此表达了三个层次上的批判意识。一是局限于此事件本身,表达对“被剪胸”的不满,二是对广电总局审查流程不够严谨、公开性不足、删减标准不确定的批判。三是在此事件基础上进行延伸,表达对广电进行文艺作品审查的不满。
其他文献
本文以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理论等社会学理论为支撑点,运用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湖北省随州市为调查点,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就影
  本研究以具备城镇常住户口的高龄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多阶段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调查样本。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获得,数
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模式与机制对于其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特征在转型期的中国尤其明显。在计划经济时期,政治主宰型的社会流动模式致使社会流动渠道闭
学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使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公民社会权在市场化的改革中急剧萎缩,权利不该流于形式,权利也不会自发实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权利救济模式的分析,认为公民社
现在随着投放在电视中的传统广告形式被越来越多人们诟病,这给我们普通消费者造成了感官和心理上的审美疲劳,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他们所预想的品牌传播效果。植入式广告以其隐蔽性、不可回避性、与载体结合的紧密性等优势条件赢得了电视台和广告主的青睐,被越来越多地植入在电影、电视剧和真人秀等媒介载体中。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5后”,他们即将成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异”期,对各种新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