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关区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了解人群麻疹流行特征;通过描述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医院就诊的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麻疹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获得发热出疹患者中麻疹IgM阳性率及麻疹病毒阳性率及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当地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发病日期”、“现住址”收集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使用频数、构成比和发病率等指标,对麻疹病例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特征进行描述;以兰州市城关区7家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就诊的RFI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采集出疹3天内患儿静脉血及咽拭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PCR-荧光探针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基因,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RFI病例中麻疹IgM阳性率及麻疹病毒阳性率及基因型分布。结果: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兰州市城关区麻疹报告发病人数共计347例,2010-2017年依次为31例,9例,0例,5例,18例,195例,81例,8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41/10万,0.71/10万,0.00/10万,0.39/10万,1.41/10万,15.2/10万,6.24/10万,0.61/10万,平均发病率为3.37/10万;2010-2017年,各年度内≤1岁麻疹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麻疹报告发病率0.61/10万~17.62/10万,除2014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份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1、2、3、4季度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2例(9.22%)、41例(11.82%)、32例(9.22%)、242例(69.74%);非本区户籍麻疹病例68例(19.60%);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29例(94.81%)。调查的622例RFI儿童中,男性384例(58.01%),<8月龄77例(11.63%)、8月龄-5岁462例(69.79%)、6-14岁123例(18.58%),非本地户籍110例(16.62%),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占94.70%(554/585)。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1.6%(77/662),其中<8月龄、8月龄-5岁病例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77)、16.5%(76/462),男性、女性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9.9%(38/384)、10.2(39/278),本地、流动人口病例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0.9%(60/552)、15.5%(17/110)。在采集咽拭子的323例RFI病例中,麻疹病毒阳性率为18.9%(61/323),均为H1a基因型;男性、女性麻疹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8.40%(33/179)、19.40%(28/144),本地、流动人口麻疹病毒阳性率为18.5%(50/271)、21.1%(11/52)),<8月龄、8月龄-5岁麻疹病毒阳性率为5.9%(1/17)、21.3%(60/282)。结论:2010-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尚未实现我们消除麻疹的目标,麻疹病例以≤1岁人群为主,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冬季报告病例最多。医院儿科门诊RFI病例中,8月龄-5岁麻疹IgM阳性率和麻疹病毒阳性率高(P<0.05);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型。建议继续加强城关区麻疹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暴发疫情;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减少医院内麻疹病例传播;继续加强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尤其是流动人口,确保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有针对性开展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