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群体的重视。上市公司以社会责任报告为载体,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呈现给信息使用者,这些披露的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存在着一些争议,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社会责任水平较高的公司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和来自外界的关注会抑制自身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动机还会使社会责任在实务过程中衍变为公司形象的信号传递工具,具有更多的掩饰作用,掩盖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有必要对此争议进行讨论,检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真正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披露性质下社会责任的不同动机和特征,可以更好的区分社会责任作用于盈余管理的具体途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会影响其对盈余管理抑制作用的发挥,而分析师作为上市公司外部监督的重要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因此,分析师跟踪变量在加入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过程中时是否会发挥不同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讨论。本文以2012—2018年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我国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盈余管理和分析师跟踪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声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对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区分了不同披露性质下社会责任影响的差异,最后,将分析师跟踪的作用考虑到研究范围内,检验分析师跟踪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交互作用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2)应规披露的社会责任在抑制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强。(3)分析师跟踪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交互作用能够更显著的抑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而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上市公司在面临更多监督风险时,会对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加以控制,更能够真实反映社会责任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约束效用,同时,上市公司还会通过调整盈余管理的方式来避免盈余操纵被发现的可能。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一部分为绪论。本文将在这一部分阐述选题的背景与动机、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主要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盈余管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最后在文献述评中进行总结和评价。第三部分为相关理论与假设提出。阐述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进行具体的逻辑分析,从而引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本部分将构建研究所需的计量模型、设置相关变量,并介绍样本选取的情况和数据的来源。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本部分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各回归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在结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探讨。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启示和建议。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存在的不足以及政策环境的状况,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可能有:(1)本文的研究会将盈余管理区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区分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分析师跟踪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不同路径,可以弥补以前研究中的一些缺陷,加强各主体对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视。(2)本文从区分不同披露性质下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强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机对其发挥作用的影响,能够找出以往研究中的争议产生的根源,即低质量的社会责任可能产生负面的效应。又加入分析师跟踪变量来控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较少出现,对解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的争议具有边际贡献,拓宽了研究的视野。(3)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性质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认为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其与分析师跟踪的交互效应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而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会降低,也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增强了股东、政策制定者等对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