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在世界崛起,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许多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均借助译员实现。传统观点认为译员是源语发出者“忠实的回声”,在政治场域更是如此。然而,口译既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又是一项复杂的交际行为。译员通过话语加工,往往对交际产生调控影响。即使在正式场合,译员的调控角色依然能够且有必要实现。政府译员因其双重身份,在口译活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因此,对该角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两会记者招待会的译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真实口译材料,发现译员在其中的作用不止于传递信息,而往往受到具体目的支配,因此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认为口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目的决定译员策略。确立理论框架后,首先从本质、语域及口译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两会记者招待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中发起人、委托人、源语发出者、译语接受者、译员的关系模型揭示政府译员在政务口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基于案例研究及定量分析,笔者发现政府译员并非完全忠于源语,而是在形式与内容上出现了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偏移,并借此实现了发起人,即译员所服务的政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