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序列模型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63076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序列模型作为一种处理动态数据的统计方法,其模型系数和残差对结构中的损伤具有敏感性,并且可以直接通过结构振动响应信号得到,因此在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针对传统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难以对结构损伤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的难点,及其损伤识别问题的不适定性和局部损伤难以识别等问题,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动态时空环境效应下的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安全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2016YFC0802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子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方法”(51778258),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统计过程控制的结构损伤判定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维时间序列模型拟合结构振动响应,并提取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系数作为损伤敏感特征。然后利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建立X-bar控制图用于判定结构损伤状态,实现了定性判断结构中是否存在损伤。通过IASC-ASCE健康监测基准模型阶段II试验数据和一个盾构管片结构螺栓松动试验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2)针对时间序列模型与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难以识别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稀疏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从结构振动响应中提取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系数作为损伤敏感特征,并推导了时间序列模型自回归系数对结构刚度折减系数的灵敏度。然后利用损伤前后时间序列模型系数的变化建立损伤识别求解方程。最后使用稀疏正则化算法对方程进行求解,解向量中的非零元素表示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从而实现对结构损伤的定位和定量分析。通过一个实验室悬臂梁试验和IASC-ASCE健康监测基准模型钢框架结构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3)考虑到一维时间序列模型难以提供与结构空间特性相关的信息,研究了基于多维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结构振动响应和外部激励信息建立与结构运动方程对应的多维时间序列模型,并推导了多维时间序列模型自回归系数对结构刚度折减系数的灵敏度理论公式。然后建立起包含损伤前后多维时间序列模型自回归系数变化和刚度折减系数的求解方程。最后使用稀疏正则化算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通过一个实验室六层集中质量剪切结构试验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为了解决整体结构振动特性对结构局部损伤不敏感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多维时间序列模型与子结构方法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将大尺寸的整体结构划分为多个尺寸较小的子结构,单独对结构局部区域进行分析,使用结构振动响应和外部激励信息建立与目标子结构对应的多维时间序列模型。然后建立包含损伤前后子结构时间序列模型自回归系数变化和刚度折减系数的求解方程。最后通过稀疏正则化算法得到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通过一个框架结构数值算例和一个实验室六层集中质量剪切结构试验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分析了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以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系数作为损伤敏感特征,推导了自回归系数对结构刚度折减系数的灵敏度理论公式,利用稀疏正则化算法实现了对结构损伤的定位和定量分析,并使用子结构方法实现了对结构局部损伤的识别。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贸易将如何影响收入分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民粹主义的盛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逆全球化”浪潮,让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收入不平等加剧。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一举超越诸多发达国家,成为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贸易大国。在此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基尼系数常年高于0.4,超过了国际
在焊接过程中会难以避免地在金属内部产生焊缝缺陷,其类别主要包括气孔、未焊透、裂缝等,这些缺陷给我们后续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财产损失。X射线技术常用于投射焊接区域而产生焊缝的胶片图像,便于对焊缝的焊接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发现缺陷的类别与位置。目前这一判定过程主要依赖人工来完成,但该方式有效率低、主观性强等诸多弊病。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在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与俄国之间建立了以茶叶为商品的贸易线路——中俄万里茶道,而宜红古茶道便是万里茶道中“宜红茶”产地的贸易运输线路。本文将宜红古茶道沿线聚落的公共空间与文化线路理论结合,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宜红茶贸易发展,阐明古茶道沿线聚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形态与特征,为文化线路的相关研究引入全新视角。首先,论文基于文化线路与宜红古茶道的认知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
微光夜视技术通过对光辐射能量的增强与电子成像,有效地延展了人眼的视觉频段,使人类在黑暗中正常活动成为可能,目前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应用。建立合理且有效的成像仿真模型能为微光夜视系统的开发提供指导意见,优化系统的组成结构,节省设备的研制开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利用OSG渲染引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微光视景仿真系统,能够实时且大量地生成多条件任意视角下逼真的微光图像,并详细研究了影响系
铁电材料因其自发极化状态可随电场、温度、应力等外界作用发生改变而具有电卡、热释电和压电等效应,并在环境制冷、温度探测、健康检测和能量转换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分子铁电体是一种新型铁电材料,它可以由有机基团和无机离子通过较弱的化学键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单一有机小分子组成。这种材料因灵活可调的组分构成而具有丰富的极化特性和优良的电学性能。加之其简单的制备工艺,分子铁电体研究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
被称作“终极半导体材料”的金刚石是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半导体材料。然而,由于金刚石尺寸及价格的限制使其很难快速推动金刚石半导体研发的进程,大尺寸、高质量单晶金刚石的获取最大的难点就是多晶的抑制,而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测试,即使是找到了较好的生长工艺但由于重复性及内部机理不明等问题依然难以产业化。另外,在在线监测手段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以低研发成本实现金刚石生长工艺的优化是推动半导体金刚石发展的另一重点
【目的】本研究通过概念化、操作化社区慢病患者价值共创行为,为理解价值共创过程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究互联网医疗服务对患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为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资源与流程整合、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从资源视角探寻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前因,通过构建和验证慢性病患者共同参与价值创造的前因(可利用资源)-行为-结果模型,识别合作网络各方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揭示社区慢性病服务合作网络之间的资源整合的机
背景:气道上皮细胞中IL-4R信号的激活可以导致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和气道炎症的发生。CDH26是一种与气道上皮细胞极化相关的钙粘蛋白,并且在哮喘中表达升高。但是,CDH26在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未知。目的:探究CDH26基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过敏原HDM构建小鼠哮喘模型,检测Cdh26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的气道阻力、气道粘液分泌情况、气道炎症浸润情况以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特别是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长期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针对水体难降解有机污染的控制方法,其中多相催化活化过硫酸盐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易操作、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得到了大量研究。在多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中,提升多相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一直是研究的主题。本课题中,围绕着提升过渡金属催化剂对过硫酸盐的催化效率这一目标。分别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协同、非变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