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pH值梯度改变对大鼠冠状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外pH值梯度改变(pH7.4~6.4,7.4~8.4)对大鼠冠状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实验方法:大鼠断头处死后迅速分离出冠状动脉,并固定于离体微动脉环张力测定仪的换能器上,使用PowerLab记录冠状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pH值梯度降低(pH=7.4,7.2,7.0,6.8,6.6,6.4)对大鼠冠脉环张力的影响;观察pH值梯度升高(pH=7.4,7.6,7.8,8.0,8.2,8.4)对大鼠冠脉环张力的影响;孵育工具药物NPPB,AM,KB-R7943,LaCl3
其他文献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因具有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NSCs作为未来神经组织修复的种子细胞,移植后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的建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调节干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也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许多学者正在寻找能够诱导干细胞迁移和增殖的药物,提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以达到修复损伤神经组织的目的。近年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GLUT1对D-葡萄糖类似物转运作用的研究。药物分子通过模仿内源性配体,与血脑屏障上的生物性转运体结合进入大脑发挥作用的生物性转运,逐渐成为脑靶向药物研发的方向。本文以GLUT1作为靶点,探索D-葡萄糖以何种连接形式与药物连接可以获得较高的GLUT1转运入胞效率。我们初步设计合成了3个D-葡萄糖类似物,并以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细胞模型,对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