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基于柬埔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国家(中国,泰国和越南)之间的大米贸易的决定因素展开分析的。论文一开始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成员国概况和文献综述,对该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证。这证实了源于不同贸易理论的贸易引力模型。该模型被用来评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贸易模式。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和一系列数据(2000-2013),研究结果表明柬埔寨与GMS国家之间经济规模、市场规模、汇率和距离在柬埔寨和这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的大米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历史和其他虚拟变量,如相邻,殖民地关系以及贸易,并没有导致大米贸易。重力模型的结果也适用于计算柬埔寨与GMS国家之间的水稻贸易潜力。结果表明,柬埔寨与GMS国家之间的大米贸易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这项研究还显示柬埔寨大米贸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柬埔寨大米贸易的挑战是更好的推广服务,这对于柬埔寨农民提高产量和利润是非常必要的。更多的了解机构信用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柬埔寨的大米贸易中。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需要一个更好的市场准入和信息给予。研究还指出,缺乏足够的附加价值或质量加工往往会在出口市场阻碍更好价格的形成。第一个出现的机会是国际大米价格的不断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以每年5%-10%的平均增长率不断增加。鉴于日益增加的全球和水稻区域需求,水稻的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第二个出现的机会是出口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水稻是柬埔寨地区19个优先出口产品之一。尽管目前的出口有限,但由于世界市场的高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较强,水稻被认为是有较高出口潜力的产品。柬埔寨的大米出口获得了来自东盟、欧盟与中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或普惠政策的关税优惠。第三个机会是加之增值的扩大。由于每天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粮食,水稻也可以被加工成各种产品,该行业可吸引更多的投资到食品加工和饲料产业。这些需求的增长将为水稻生产和农民的生计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