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海政策研究(1946-1991)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问题目前的复杂性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和教益。就目前对南海问题的研究来看,现有的对中国南海政策的研究存在着历史视野上的不完整,对影响政策相关因素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中国的南海政策指的是中国为维护其在南海的岛礁主权及海洋权益,在经过对国内外环境的判断及评估后,所采取的相应决定及行动。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国际环境、海军力量和决策层的认知是影响中国南海政策的关键性因素。国际环境的变化指的是国家间权势对比的消长,这种消长引起了地区甚至国际权力结构的震荡和变动,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关系的波动甚至逆转。影响外交政策的要素可能会因国际环境的变化而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国际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家为政策目标而进行行动的自由度和获取资源用以发展政策工具的通达性。舰艇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海军力量这一国家外交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国际环境会影响到海军力量发展获取资源的便捷性,还和同其他国家海空军力量的对比一起决定了军事力量这一政策手段的使用自由度。此外,海军力量的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具体需求有密切的联系。决策层的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某一外交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的掌握,以及根据此而确定的该问题在国家整体外交议程中的地位安排和相应的政策选取方式。知识储备水平、信息获取和传递机制、民族情感和对政治权力延续的考虑是影响决策层认知的变量。上述三个因素的交织与复合决定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目标及行为,某一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对其他要素产生牵动,这三个因素的变动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使得中国的南海政策同样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本文以中国在南海地区立足点的拓展过程为讨论线索,对中国南海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演变进行分阶段讨论。维护中国的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南海政策的一贯目标,但某些时段内有关因素的限制性作用会影响具体政策手段的选择。具体而言,除去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外,海军力量和决策者的认知在某些阶段限制了中国南海政策手段的选择。未来的南海政策仍旧需要耐心和理性。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国际社会,并理性使用手中资源,避免那种由于单一因素而导致的视角缺陷和对国际问题过分简单化的看待模式。
其他文献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到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按照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为主线,坚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