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强化去除微污染河水氮磷效能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污染河流水质深度改善技术探究有助于强化水体生态功能,实现绿水青山,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本研究选取海河流域南部重要支流滏阳河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纤维球、聚氨酯和海绵铁分别与聚乙烯网球组合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去除微污染河流氮磷污染物。基于不同填料系统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对优选出的填料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后填料构建的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的强化去除能力、抗水质冲击与温度变化能力。通过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揭示系统强化去除目标污染物的机理,构建ASM3-SMP模型,探讨生物接触系统对有机物转化利用的方式与途径。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利用M-K模型和单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目标河段的水质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河段在2018-2020年各监测断面的CODCr浓度年际变化较大,氨氮(NH4+-N)和总氮(TN)浓度年际变化较小,总体呈现升高趋势。化学需氧量(CODCr)、NH4+-N、TN和TP各污染物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体标准,超标因子大小为:TN>TP>NH4+-N>CODCr。纤维球、聚氨酯和海绵铁分别与聚乙烯构成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去除微污染河水氮磷污染物。结果发现,聚氨酯组合填料反应器脱氮性能最好,NH4+-N和TN去除率达到85.3%、65.5%;海绵铁组合填料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最高,去除率达到88.8%。采用化学氧化—明胶蛋白接枝法和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法分别对聚氨酯和聚乙烯材料进行了改性。结果显示,聚乙烯网球表面覆盖了铁离子,聚氨酯材料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结构纵深增大,改性后聚氨酯内置于聚乙烯的组合填料系统,启动挂膜时间由20天缩短至13天。填充比50%和溶解氧4 mg/L条件下,系统NH4+-N、TN、TP和CODCr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08%、9.89%、36.93%和17.84%,出水TN浓度仅为1.60 mg/L,系统抗水质冲击和温度变化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改性组合填料系统生物膜的群落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微生物多样性增大,Ace、Chao和Shannon指数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成为优势菌门。分析填料生物膜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聚氨酯与聚乙烯填料改性组合后更易富集去除氮磷的功能性微生物菌群;AOB、NOB、反硝化菌属和除磷菌的占比由填料改性前1.32%、3.42%、8.59%和3.23%提高为2.04%、4.52%、11.33%和8.96%,系统去除氮磷的性能达到强化。将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及XSTO三者电子转移过程与途径相耦合,构建有机物降解ASM3-SMP模型。不同组分的模拟值对参数变化的灵敏度排列如下:UAP中μH>kUAP>YH>KO;BAP中khyd;EPS中μH>kEPS>YH>KO>μEPS>YEPS>KEPS,μH>kSTO>YH。以葡萄糖为底物的试验结果与模型进行校准(r2>0.85),附着生物膜微生物去除氮磷污染物过程外碳源主要流向规律为:UAP为9%,EPS为33%,XSTO为21%,DO为7%,新细胞合成30%。该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物合成代谢占比高,同化作用和碳源储备能力强,有利于促进氮磷的去除。该论文有图62幅,表43个,参考文献212篇。
其他文献
次线性期望G-期望是彭实戈院士提出的著名的非线性数学期望,由G-布朗运动驱动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ackward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称G-BSDE)是G-期望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G-BSDE为完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称PDE)提供概率解释并为在波动率不确定条件下路径依赖的未定权益定价提供
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
筛分是提高煤炭质量、减少运输成本、降低能耗和燃煤污染物排放的一种基础工艺手段。新疆准东矿区周边煤炭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南露天煤矿的煤炭生产工艺系统已无法快速、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中,304筛分系统中筛分设备的处理能力、筛分效率及设备可靠性成为了整个生产工艺环节中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南露天煤矿304筛分系统中的滚轴筛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和有限元法对滚轴筛的筛分过程机理、卡
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铝基非晶合金作为一种低密度材料拥有着较高的比强度,与传统晶态材料相比,呈现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原子排列特点,其内部不存在晶界、位错等较易引发失效的缺陷结构,表现出高硬度和优异的防腐、耐磨等性能,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非晶形成能力低的限制,目前多数铝基非晶合金都需要添加稀土元素以确保形成高非晶相合金,这增加了合金的制造成本且不利于工程应用推广。本文以简单的Al
推荐系统是机器学习乃至深度学习在工业界落地的主要场景。推荐系统是系统根据用户的属性、用户在系统里过去的行为、当前上下文环境以及物品内容本身,从而给用户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物品。而目前推荐方法仍存在个性化推荐不足、缺少可解释等问题。如何融合用户的多种异构数据做出细粒度、可解释性的推荐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着异构数据融合、多粒度兴趣预测、层次多样性推荐、可解释推荐等多角度展开研究和探索,提出
增生造山带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是研究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增生造山带,但在增生造山作用过程中是否有大规模的地壳生长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南天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古生代期间卷入到中亚造山带的形成历史,是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地壳生长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流经南天山造山带南部(渭干河、克孜尔河、库车河、迪娜尔河和策得尔河)、中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