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量研究表明,锚固系统中粘结材料与岩土体之间的界面往往是整个锚固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该界面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更加准确地认识锚固机理,推动锚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锚固系统中粘结材料与岩土体之间的界面往往是整个锚固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该界面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更加准确地认识锚固机理,推动锚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该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粘结材料与岩土体之间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首先,对锚固体界面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锚固体界面弹性状态下的剪应力分布公式,对剪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合理的数值分析模型,用实体单元代替杆单元模拟锚杆,利用有限元法对锚固体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理论分析成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根据锚固体界面剪应力分布公式,推导出了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锚固体锚固长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综合考虑锚固体界面的塑性变形、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后,提出了确定锚固体有效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对该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实验室模型试验,对锚固体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重点研究了灌浆材料的性质对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将试验结论与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根据试验中发现的锚固体界面剪胀问题,建立了界面剪胀机理的细部微观分析模型,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锚固体界面剪胀机理及其力学效应;同时,建立了界面剪胀机理数值分析模型,对锚固体界面剪胀产生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分形理论将锚固体界面JRC值与分维值D联系起来,使得界面粗糙程度对锚固体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能够定量表示,并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灌浆体中含砂率与砂颗粒粒径的大小对锚固体界面分形维数及粗糙程度的影响,为锚固体界面抗剪强度计算以及今后锚固体界面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邢衡高速现场工程和离心机试验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进行了深入分析。沉降结果表明,离心机沉降先快然后迅速减慢,而现场工程沉降速率则是逐渐减慢。从孔隙
陈家包滑坡位于奉节新县城鱼腹开发区,是陈家包老滑坡的一部分。随着移民工程的实施建设,老滑坡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剧,滑体上居民的活动等恶化了陈家包滑坡的稳定性,在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大暴雨后,目前已处于复活的弱变形阶段,一旦进一步发展,将影响滑坡体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及造成城区主干道的瘫痪,及时有效地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奉节陈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地质资料和滑坡产生原因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重大。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施工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够精确,在一些特殊地区配合比的设计仍然循规
高层双塔建筑结构是近年来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它是由两个独立的塔楼通过底盘结构连接而成,结构形式布置灵活,适应当代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学者和工
地下岩体在巷道开挖前处于平衡状态,巷道一旦开挖,原岩应力失去平衡,应力将重新分布,如岩体的强度不够,围岩将失稳,巷道将受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对软弱围岩采取支护措施。支
连接作为连接钢结构构件的媒介,其在火灾下的安全性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至关重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连接在火灾下的受力—变形与刚度特征,是进行钢结构整体抗火计算与分析的重要
本论文结合“南京城市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质量评价与容量研究”课题,进行地质灾害现场调查,重点查明滑坡崩塌等主要灾害类型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条件以及诱发因素,并运
大量地震纪录表明强余震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的震害实例,如唐山、墨西哥等地震表明,强余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主震的破坏效应;而国内外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灾害预测工作,主要考
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轨下基础结构形式,具有稳定性好、轨道平顺性高、刚度均匀性好、少维修等优点。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无碴轨道整体道床的应用将
软岩硐室是当前煤矿建设中的一个常见的复杂问题,其支护成功与否决定了煤矿的安全与正常生产。要取得这类巷道支护的成功,除了选择合理断面外,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形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