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许多城市开展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和关停工作,导致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大量工业遗留污染场地。由于生产、使用过程的不恰当处置以及地下储罐渗漏等原因,三氯乙烯(TCE)已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本论文以TCE为目标污染物,开展基于CaO2和Na2S2O8单、双氧化体系修复地下水中TCE的研究以及n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原位修复TCE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研究,主要考察了柠檬酸钠(TCD)螯合Fe2+催化CaO2和Na2S2O8单氧化体系降解TCE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CaO2和Na2S2O8浓度配比、水质条件等对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降解TCE的影响;n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原位修复TCE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研究,并且明确氧化过程中TCE的迁移转化规律,为CaO2-Na2S2O8原位修复TCE污染场地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CaO2、Na2S2O8单氧化体系降解TCE的研究表明,TCD和Fe2+比例为1:1时对TCE的去除率最高,过高或过低的螯合比均会影响TCE的降解效果;TCD螯合Fe2+催化CaO2和Na2S2O8可以有效降解TCE,TCE降解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TCE初始浓度为0.16mmol/L,CaO2/TCD-Fe2+/TCE摩尔比为18:6:1时,反应200min后TCE的最终去除率达98.0%,Na2S2O8/TCD-Fe2+/TCE摩尔比为20:10:1时,反应100min后TCE的最终去除率达76.3%。过量或不足的Na2S2O8和CaO2均会影响TCE的去除效果。2、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降解TCE的研究结果表明,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对TCE的去除效果优于单氧化体系,其最优条件下反应200min后对TCE的去除率达99%,显著提高了TCE的去除效果;TCD-Fe2+催化CaO2-Na2S2O8可以有效降解TCE,TCE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pH的升高不利于TCE的降解,Cl-、HCO3-、CO32-、SO42-等离子以及TCE初始浓度对TCE降解存在影响;分子探针试验确定了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中HO·和SO4-·的存在,其中HO·占主导地位。3、TCE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染毒试验表明,染毒并经过30d的自然老化后,土箱中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TCE污染并形成明显的污染源区,土壤中TCE最高浓度为623mg/kg,地下水中TCE的浓度为9.05×10-3μg/L,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值计算确定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目标值分别为2.8mg/kg和70μg/L。4、n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原位修复TCE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试验表明,通过注入井利用蠕动泵点滴注入nCaO2-Na2S2O8/TCD-FeSO4以及抽出井抽出处理等方式,注入的氧化药剂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充分接触TCE使其降解。地下水中TCE的去除分为三个阶段:氧化剂注入前期(前15d),地下水中TCE的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氧化药剂注入5d后TCE的浓度下降至2.8×103μg/L,而7d后出现“反弹”TCE浓度增加至6.05×103μg/L;氧化剂注入中期,随着氧化剂的不断注入TCE浓度持续降低,51d后地下水中TCE浓度降至370μg/L,去除率达92.4%;反应后期,地下水TCE的浓度变化较缓,75d后TCE浓度降至26μg/L,去除率达99.7%。土壤中TCE的浓度不断下降,仅个别监测点位在反应初期出现“反弹”现象,当氧化剂注入31d后,TCE的最大去除率达78.3%,继续注入氧化药剂至75d后,土壤达到修复值,最大去除率为99.8%。修复过程中通过对TCE浓度及中间产物进行取样分析,试验表明TCE降解过程中出现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等中间产物,对地下水中pH值及SO42-浓度等效果评价表明nCaO2-Na2S2O8双氧化体系修复技术对环境次生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