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坍塌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建设工程坍塌事故频发,给我国社会带来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分析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和机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本文以2005~2019年235起坍塌事故的调查报告作为分析对象,对坍塌事故致因展开研究。首先从坍塌事故类型、事故等级和伤害类型三个方面对235起坍塌事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揭示坍塌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选取4起典型坍塌事故,运用RASMUSSEN事故理论进行分析,逐一建立ACCIMAP模型,分析得出坍塌事故致因的5个层次:管理致因、人的致因、物的致因、环境致因和结构安全致因,结合相关法律规范、技术规程和文献成果,提取每一层次内的致因共计39项。在此基础上,统计39项致因在235起坍塌事故中出现的频率,得到具有较突出问题的致因和层次,使用致因统计数据,基于7种坍塌事故类型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各个致因与事故联系的紧密性。然后,构建包含致因与事故节点的贝叶斯网络,分析节点与节点关系的紧密性和敏感性,得到由敏感性较大的致因组成的事故致因链;同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安全检查推理有关致因的可能发生概率,从而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最后,基于致因的统计频率、关联度分析和贝叶斯敏感性分析结果,将39个致因分为关键致因、重要致因和一般致因3个管理等级,并相应提出了管理措施。本文以坍塌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基础,以坍塌事故报告作为数据来源,充分提取事故调查报告有效信息,分析得到坍塌事故的基本规律以及致因与致因、致因与事故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对策,为更好地防控坍塌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盾构隧道上下交叉施工是难度较大的近接施工类型,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控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工程为依托,采用解析公式法与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力学响应,并对盾构机穿越既有隧道交叉点区段的施工参数监测数据进行重要性排序与多目标优化。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二阶段分析法的解析解方法,第一阶段求出多种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发和利用风能成为研究热点。与陆上风能相比,海上风速更大且更加稳定,所以海上风能利用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开发利用海上风能发电的风机基础主要是采用漂浮式基础,而半潜式风机基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由于我国附近海域水深且海况复杂,台风发生频繁,传统形式的半潜式基础难以长久的正常工作,所以设计出适用于我国复杂海域的半潜式
多主元高熵合金一般是指五种或以上的合金元素按(近)等原子比组成的合金体系,基于此,已提出多种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合金体系。其中面心立方结构(FCC)的合金体系具有优良的韧/塑性,被认为极具应用潜力。但这些合金体系中广泛添加强化元素Cr,如具有代表性的CrMnFeCoNi高熵合金。大量研究表明,在中温时效过程中Cr元素易诱导析出脆性σ相和(或)其它化合物,导致综合力学性能的下降。基于消除σ相析出的目的
本文在介绍智能财务在高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高质量发展,提出数智能化财务转型优化策略,利用智能财务技术工具,展望财务人员的发展方向,变革高校财务组织架构,探讨建设高校智能财务一体化系统思路和方法。
导管架平台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恶劣,除去工作荷载以及风、浪、流等环境荷载的长期作用以外,还会受到海冰、船撞、地震等极端荷载的作用。目前对于风、浪、流等环境荷载作用下导管架平台的动力响应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对于海冰、船撞、地震等极端荷载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与常规的环境荷载相比,虽然极端荷载出现的频率较低,且持续的时间较短,但是一旦发生,将会极大地影响结构的强度和整体承载能力。因此,准确有效地分析导管架
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由于其施工环境复杂,一般处在城市交通流量大、人口分布集中的区域,所以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施工的安全性、绿色性以及建成后期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代表性项目——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及其绿色施工进行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推理评价,针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基于动态模糊认知图的推理评价。大型城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使用透水铺装。但由于目前国内较为关注透水铺装技术层面的研究及雨水管理的量化分析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其在景观的营造与表现方面上的研究较少,透水铺装更是缺乏艺术趣味。因此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发展的需要,本研究立足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的学科交叉,针对透水铺装在景观效果及艺术表现上的缺乏,探讨富有艺术趣味的透水铺装设计。
武昌古城拥有1800年的文化底蕴和建城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古城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因山水筑城,就山水成景”。然而,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往往缺少对武昌古城历史空间形态深入研究,大拆大建,抹去了武昌古城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肌理,历史印迹不能延续。百年前的清末对武昌古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武昌城内既有传统古城的痕迹——如城墙城门,官署衙门等,又有近代社会
塔吊是建筑施工领域重要的机械设备,其施工生命周期包括安装、顶升、使用和拆卸四阶段,生产活动涉及人、机、环、管等各类要素,是高风险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塔吊使用阶段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相对多发。针对使用阶段的传统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促进了对塔吊作业安全状态的感知,但在管控范围和信息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为进一步提升塔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塔吊使用阶段的吊运作业,进行系统建模分析,并结合建筑信息
斜拉扣挂—缆索吊装法是大跨度钢箱拱桥常用的施工方法,为了避免不平衡力的影响,扣索一般选择跨中对称布置。但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少量斜拉扣挂体系扣索非对称布置,致使拱肋未合龙前受到较大的不平衡力,使得钢箱拱桥在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和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以安徽新安江大桥为研究对象,该桥采用非对称的斜拉扣挂体系施工,为了保证其施工安全,质量可靠,对其施工控制和稳定性展开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