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异常磨耗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半径曲线是铁路线路薄弱环节,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运行时,由于轮轨动力作用导致轮轨磨耗严重的同时也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国内外对列车小半径曲线运行安全性及轮缘异常磨耗问题缺少系统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问题中小半径曲线线路参数对列车曲线通过性能及轮缘磨耗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我国小半径曲线线路参数设计标准并结合CRH6A型动车构造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实测试验,证明所建仿真模型的可靠性。(2)系统研究了列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曲线通过速度、曲线半径、曲线超高、轨距加宽、轨底坡、轮轨摩擦系数等参数对列车曲线通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动车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主要由轮轴横向力以及轮对冲角控制,主要影响因素为曲线半径、曲线通过速度、曲线超高。提出了小半径曲线最大允许通过速度、曲线半径、曲线超高、轨底坡、轨距加宽等参数最优值,为小半径曲线线路设计及提高动车组小半径曲线运行安全性的建议。(3)研究了影响小半径曲线轮缘异常磨耗的主要因素,获取了曲线半径、曲线超高、摩擦系数、曲线通过速度对小半径曲线轮缘异常磨耗的影响规律;从线路设计及维修养护方面提出小半径曲线线路的减磨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1925年,R.Nevanlinna引入了亚纯函数的特征函数,给出了两个基本定理,从而建立了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为亚纯函数的正规族和唯一性等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和理论基础.亚纯函数的正规族理论是复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初,P.Montel引入了正规族的概念,他把具有某种列紧性的函数族称为正规族,随后相继出现了著名的Marty定则及Miranda,Valiron和庄圻
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Full face 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是集机、电、液一体化的专用隧道掘进工程装备,广泛应用于岩石地层开挖。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其动力损耗严重,致使其工作环境温度高、治理困难。典型的掘进机传动系统由多组行星轮系及多级定轴轮系构成,传动路径复杂。且在渐开线齿轮传动过程中,齿轮副啮合效率占很大比例,故啮合传动效率损失的减小,或是减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架轨道桥梁结构振动与噪声成了制约高架轨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高架轨道桥梁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噪声特性,对促进轨道交通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沪昆高速铁路特大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高架轨道结构振动噪声预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阅读国内外学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高
学位
Scott空间是指完备格带有Scott拓扑的拓扑空间(后来Scott拓扑也定义在dcpo上,更一般地,定义在一般偏序集上).一般情况下,Scott空间是T0的而不是T1的,起初由于Scott空间在分离性上太弱了而不能引起拓扑学家的关注.然而随着A.Edalat和R.Heckmann证明的每一个完备度量空间都可以同胚于一个带着Scott拓扑的domain的极大点空间这一结果的出现,人们开始把焦点放在
学位
锂离子电池在过去二十年中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和能量密度高等独特性能。电解液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还有安全性和容量。六氟磷酸锂(LiPF6)是商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使用最广泛的锂盐。然而,它对水分非常敏感并且易于热分解。LiPF6的这些固有问题不能通过向电解液中添加剂添加剂而完全解决。因此,对于锂离子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我国新型自主创新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近年来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迅速推广,而路基作为轨道结构的基础,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动力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对路基动力特性的研究中如何合理地确定列车动荷载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列车荷载的准确模拟是后续计算结果科学合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合理准确地处理列车高速移动荷载及科学地开展对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系统
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簇在许多重要的催化反应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在微观甚至原子尺度上实现对纳米催化剂的直接观测和精准调控,从而明确在真实催化反应条件下决定反应性能的根本因素。通过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元素组成、载体性质、表面配位环境等的优化可以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实现催化反应性能的突破。本论文拟通过对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簇催化剂载体性质、表面配位环境、金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