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表面耦合的混合DNA序列相干输运的门电压调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包含二元无序和侧位点关联的紧束缚模型研究DNA分子的场效应特性。这里所考虑的DNA分子沉积于绝缘衬底的表面。我们在垂直于衬底表面的方向上施加一个均匀的静电场,即门电压。结果表明体系中会产生孤立的扩展态。这种扩展态的存在与DNA的碱基序列无关而其位置可以被门电压调节。当门电压达到适当的值时,这种孤立的扩展态将出现在体系的Fermi能级上,从而显著增强了体系的长程电输运能力。我们还发现,如果DNA分子与衬底表面的耦合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体系的Fermi能级将随着门电压的单调改变而两次成为扩展态。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外电场,衬底表面以及DNA分子的内在无序性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机制,我们提出可以用与某种衬底表面相接触的混合DNA序列(比如λ-DNA)来制造单分子场效应管。另外,我们指出存在这种孤立扩展态是与衬底表面耦合的二元无序纳米线的一般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计算了局域化长度和透射系数,用Landauer-Büttiker公式计算了伏安特征曲线。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第一章介绍DNA输运研究的发展历史和背景。第二章考察了DNA导线的主要物理模型及其重要的输运性质。第三章主要是本文计算的结果和讨论。第四章对结论做出最后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工作搭建了一套基于碳阳极膜的MCP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利用该探测器,我们测量了10-100keV质子穿过PC微孔膜后角分布,电荷态分布及穿透率随时间的演化。我们发现,10keV、20keV
由于Heisenberg自旋模型适用的广泛性,基于此模型的热纠缠现象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各个不同的Heisenberg自旋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Heisenberg自旋模型的热纠缠
自组织InAs量子点材料不仅在基础物理方面,而且在器件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分子束外延(MBE) 技术制备了高质量的调制掺杂多层耦合自组织InAs量子点材料。通过透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技术结合了光参量放大(OPA)技术和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的优点,具有极高的增益系数、很宽的增益带宽、弱的热效应、高的转换效率和增益的时间选择
核耗散性质和强度的确定是目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熔合-裂变实验提供的裂变和蒸发截面的激发函数、粒子多重性等数据能够直接用于核耗散特性的研究。本文基于耦合了粒子
论文采用全量子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SU(1,1)相干态光场与全同二能级纠缠双原子经拉曼共振相互作用的纠缠性质。SU(1,1)相干态具有较好的模问纠缠性质,可作为量子通讯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