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系视角的长沙市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特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流得以交换的重要媒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功能空间日益复杂化、紊乱化,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融合地理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规划学等学科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手段,将定性描述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城市水系的视角剖析城市功能空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二者之间的耦合规律。本文选取长沙市为研究对象,遵循从理论研究到实证分析的过程、由现象阐述到机制分析的研究思路,以长沙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历年来制定的多版城市规划、1979年、1989年、2003年、2011年及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件,借助于CAD和ArcG IS建立长沙市多年来的城市功能用地数据库,提取城市三大主要的功能用地,引入扇区分形法、扩张强度指数、用地转变耦合系数、临近性分析与轴带扩展度来定量地分析长沙市功能空间扩展的方向特征、规模演变特征、分区演变特征、功能用地转变特征,在把握整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长沙市水系与城市功能空间进行耦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长沙市功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建立驱动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长沙市功能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根据时间演变的纵轴,大致可以将城市功能空间的扩展划分为1949年以前的初始阶段、1949-1960年的萌芽阶段、1960-1979年的初期发展阶段、1979-199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1990-2003年的加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的全面加速阶段、201 1-2014年的稳定发展阶段;根据空间分异的横轴,发现长沙市的功能空间主要扩展方向以东、南、东南、东北4个方向为主,各个时期的主导方向又有所差异,方位扩展特征显示了长沙市未来向西北、东、东南、北、南发展的趋势,这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方向表现出了一致性,反映了大河西滨江新城的建立、武广高铁、开发区建立以及对接长株潭发展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引导。再结合长沙市总体规划中日益细化的城市分区,发现长沙市15个分区中,城市整体功能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的是圭塘河分区和星马分区,其次是新世纪、市府、麓谷、省府这4个分区,而就各功能空间的扩展速度来说,居住空间、服务空间、工业空间的扩展速度在分区中表现出了相对的不一致性。(2)长沙市功能空间己进入由单一的外部扩张向外部扩张和内部更替相结合的阶段。城市功能用地的转换主要发生于接近长沙市核心的中心分区、新世纪分区、圭塘河分区、省府分区、市府分区以及麓山分区,而位于城市外围的分区目前城市功能用地间的转换不明显。(3)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城市规划、经济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是长沙市城市功能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几个因素通过城市规划的平衡和调控综合作用于城市功能空间,形成了复杂的驱动机制。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同城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中。2007年,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市圈的城
本文通过对六合文化馆方案生成过程的解析,探讨了以表达地方文化特征和塑造人性化场所为出发点的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法,即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如何与地方自然、历史的文化特征相联系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建造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可有效提高建筑品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新建建筑中住宅占据比例最高,因此装配式建筑在住宅中的应用被极力推广。但
随着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为一类特殊的超高层建筑,即有比较明显几何形态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实践的法律保障。200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以《城乡规划法》为法律核心
产业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遗存,代表了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也代表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无限热情。随着“低碳文明”的出现,这些代表了人们对过去无数回忆的场所,如何进行转型,重新
城中湖水域空间,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
建筑与人文、自然及社会经济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性建筑的营建,在满足能量循环、物质交换的资源节约、环境友
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它在我国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北京汉传佛教在北京宗教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而承载北京汉传佛教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