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及仪式音乐中的芦笙文化身份研究——以金沙县岩孔镇联盟村陶家“解簸箕”仪式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属于在田野调查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以黔西北金沙县岩孔镇联盟村一场称之为“解簸箕”的苗族祭祀仪式为个案,遵循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仪式的构架、宗教观念及其文化内涵、仪式音乐的独特功能作解读;从而对仪式音乐中的芦笙文化身份作辨析。苗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在漫长的跋涉迁徙、垦边图存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迁徙常常是一个民族固有文化的失落与他文化元素渗入的过程,族群为了生存发展必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沿革过程中,会自觉地保留自己传统文化最为核心的因子,芦笙就是在苗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独特文化样式。芦笙乐作为苗族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在这一音乐表象的背后蕴涵着苗族人民的迁徙历史、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因此,在社会转型、传统文化出现危机的现代社会中,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切入去认识和分析苗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走向是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从仪式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仪式的目的与意义、仪式的信仰观念三个方面解读“解簸箕”仪式;进而认识到“解簸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形成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文化。 第二章:对金沙县岩孔镇联盟村陶家“解簸箕”仪式个案的程序、内容和笙鼓主导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三章:对仪式中芦笙与木鼓的基本形态、芦笙乐的分类、芦笙乐曲的特征及其结构、木鼓乐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到伴以鼓声的芦笙乐是一套服务于具体仪式的系统规范的体系,它是“解簸箕”仪式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和最具主导作用的象征符号。 第四章:从“解簸箕”仪式这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辨析芦笙文化身份:芦笙乐作为建构仪式的主角,它具有“巫”文化特质和“乐”本体特色。
其他文献
期刊
在西方世界基督教作为主流宗教,经历了十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西方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早已经被其宗教精神深深的打上了烙印。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
期刊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身所特有的民族内涵和视觉文化。虽然我们今天的语境已发生变化,但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运用中仍具有其
本研究以感性工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健身车外观色彩进行设计,通过论证健身车外观色彩设计元素不同配置对使用者的影响来进行健身车外观色彩设计的研究,研究采用理论论证与实验测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