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面镜子,照的是操持该语言的一切,如文化、思想、社会、习俗等。而翻译是两面镜子,它把一面镜子上的成像用另一种语言反射到另一面上。在中韩两国的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韩两国虽然共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文化上有着诸多共同之处,但二者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有差异的文化。两国间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中韩两国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使汉语歇后语韩译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简短、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语,后半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部分,省略后半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所内涵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翻译是许多译者最伤脑筋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歇后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深层探讨。本文主要谈汉语歇后语的韩译方法,在进行韩译时要注意原文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同时还要考虑中韩文化的差异,避免翻译得死板生硬。
本文在绪论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先行研究的考察、研究范围和方法。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歇后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定义、特征、分类。
在第二章中对歇后语的翻译进行了评述,分别阐述了其特点、技巧、不可译性。
在第三章中对歇后语的韩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笔者提出了陌生化翻译、熟悉化翻译、等值化翻译等三种翻译方法。
在第四章中深层次探讨在歇后语的韩译过程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缺位和文化错位现象的处理问题。以具体实例来分析歇后语翻译时出现的对应词空缺与对应词不对等问题。
在结论中总结了本文提出的歇后语韩译方法,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笔者对今后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设想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大胆地打破多年来已被固态化的对应格式的翻译方法,寻求新的翻译方法,采用理论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现有的歇后语翻译方法与翻译目的论有机结合,提出了崭新的歇后语韩译方法。
关联词:汉语歇后语;韩语俗谈;中韩文化翻译;不可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