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胡杨径向生长量与河道径流量关系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thylif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中,地表植被方面出现的不同变化,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胡杨树木年轮为对象,分析不同断面胡杨年轮径向生长量和塔河上、中游干流河道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滞后模型,得出胡杨年轮径向生长量和河流径流量之间的效应特征,从而探讨塔河干流水资源供给条件与胡杨生态演变的趋势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断面胡杨年轮径向生长量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四个断面的胡杨径向生长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其中,1970-2010年阿其河口断面的年平均生长量为2.407mm,1986-2010年沙子河口断面的年平均生长量为3.624mm,1980-2010年肖夹克断面的年平均生长量为3.704mm。1970-2010年新其满断面胡杨树干的年平均生长量为1.985mm。通过径向生长量的变化曲线,我们得到四个断面的拟合方程表明,胡杨树干径向生长量存在较显著变化,在起伏波动中,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2)进一步分析了塔里木河上、中游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通过对阿拉尔、新其满、英巴扎和乌斯满四个水文站河流径流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多年径流量的年季变化,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比。近50多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及趋势表明,塔河上、中游来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依然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塔河上、中游多年径流量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特征。径流突变分析结果显示,阿拉尔、新其满、英巴扎和乌斯满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2、1972、1972和1971年。(3)通过分析胡杨树干径向生长量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数据,将其两两对应:上游阿拉尔站-肖夹克断面,新其满站-新其满断面;中游英巴扎站-阿其河口断面;乌斯满站-沙子河口断面。建立滞后模型,得到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河流径流量和植被生长具有的对应关系,从而尝试建立起一个简易的线性模型,来定量评价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植被与径流滞后影响的时间效应特征。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全球尺度上的有机碳循环在地理学研究中十分热门,净初级生产力(NPP)可表明森林的碳汇功能强度,同时也探究了全球碳循环与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特征,对其研究将对进一步探讨森林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为重建长时间NPP序列引入树轮年表数据,树轮年表数据的时间序列较为完整并且空间分布广泛,年表内信息可准确表现当地的气候水热条件并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录,因此引入树轮年表资料可有效的反映历史时期森林植
学位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品”,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定义及类型一直在不断研究完善中。由于初期定义的解读问题,文化景观类遗产在全球的地区分布中十分不均衡。中国
“先生产、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型城市资源始终处于被掠夺式开发状态,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因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型
我国病害水库数量众多,溃决洪水灾害易发,如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地震灾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堰塞湖及受损水库,大部分具有溃决的风险。在已有堰塞湖资料统计
记得2009年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术诞辰170周年的纪念日,《光明日报》以《观点新闻》的形式发表了我的摄影观点,以此来作为纪念摄影术诞辰170周年的礼物:“冯建新说,摄影术的发明就是基于生活本身的需要,生活是摄影诞生的原点,是摄影创作的永恒主题。摄影工作者也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倘若脱离生活,就会使作品缺乏恒久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冯建新认为,‘镜头朝下’并不意味着原原本本地照搬生活,而是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