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民生与文化的旧城更新研究——以厦门营平片区为例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旧城更新模式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旧城更新在商业、旅游业等新模式的植入中,往往造成旧城改造顾此失彼,使旧城区原有的地域文化失去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局面。  营平片区位于厦门岛西南面,其西面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是厦门现存的旧城区之一、厦门城市的发祥地,片区保留着厦门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城市肌理,是厦门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长久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增容,营平片区内街道狭窄,建筑沿街面貌虽保留完整,但建筑内部结构破坏严重,片区内存在许多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现象,各种安全隐患令人堪忧。为解决消防隐患,首先对旧城道路进行重新梳理,采取最小干预的原则,以拓宽街道、打通断头巷道的方式为主,尽量减少新建道路。其次,对营平片区建筑风貌进行了详尽的调研,针对该区特色将该区建筑分为沿街风貌建筑和非沿街风貌建筑,并分别对他们进行等级评估分类,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建筑制定相应的保护改造对策。针对当地的产业、文化方面,我们对当地的产业、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提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产业、商铺,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及店铺进行扶持,使在现代社会竞争力较弱的传统产业、商铺得以保护与延续,以适应新的旧城更新模式。在片区中寻找合适的空间、位置,建设社区文化公园和街巷透气孔,以活化社区,并以其为起点向周边扩散,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益生菌”式地带动发展;在文化民俗方面,在已建成的文化公园里,进行了“早市”、“营平历史文化展览”等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自豪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通过上述方法,以社区民众参与为主,政府、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等多方力量为辅的多元共治理念,使营平片区的本土地域文化和产业在旧城的自我更新中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情境主义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加合情合理的改善老城的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已经成为了时下大热的话题之一。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民造的
“溪底派”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的大木匠帮,为闽南传统木匠的杰出代表,大木技艺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目前溪底派匠师以王世猛为代表。本研究延续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得到社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机构养老是应对该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然而国内养老设施在发展水平上较之国外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并且伴随着人
仪式空间不仅承载着居民的文化信仰,同时也是闽南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活动、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这一现象在泉州城南片区内尤为明显。然而仪式
本论文选题于重庆市建委科研课题《农村住宅经济适用节能技术集成》,课题旨在通过被动式策略的研究,对农村住宅进行节能设计与改造。研究一方面着眼于农村住宅空间的改造,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非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电脑面前度过闲暇时光,作为聚会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否会被取代呢?显
居庸关作为长城沿线上的重要关隘,自古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尤其是明代以来,为守卫京师的西北门户,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可比拟,而今它作为历史的瑰宝,负载着极为丰富的历史
由于特定的自然人文因素和经济文化背景,闽南沿海地区的传统建筑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堆剪工艺,目前也是诸多新建和修缮工程项目仍在使用的装饰技术。但是由于相关的研究成果
21世纪初的前十年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起步和发展的十年。这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大型铁路客站。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人们对于交
移民运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迁入地的人口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有着重大的影响。明清时期,湖北与周边地区发生了规模宏大的移民运动,使人口与生产力得到重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