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作工具在儿童体验教育中的设计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为“传统木作工具在儿童体验教育中的设计研究”。传统木作工具是我国传统器物设计的经典实例,它既是优良的器物,也是创造其他器物的母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设计审美价值和优良的教育传播价值,而且蕴含着朴素的设计科学原理。传统木作工具应用于儿童木作体验教育意在培养儿童更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传统文化的纵深发展。在本次设计研究中,首先,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走访、网络调研等形式对儿童传统木作工具的市场需求及现状、儿童体验教育产品的市场展开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传统木作工具在儿童体验教育中存在市场需求和设计空白点,为本次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依据和市场基础。然后,通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玩具论”、儿童的行为模式、体验教育产品设计的安全性、基于体验系统的儿童体验产品设计等理论的研究与思考,笔者发现传统木作工具应用于儿童体验教育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可行性,为本次设计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市场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炼出本次设计研究的三个主要特征,即多感官性、操作性和成长性,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在设计实践中,笔者以传统木作文化为主题,结合木作工具、设计思维和体验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从部分转向系统,从产品转向过程的课程内容,构建了“感知与分析——图纸设计——工艺学习——出样实样”的儿童木作体验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侧重对传统木作工具进行再设计,打造属于儿童的系列木作工具,并设计了一款数字化APP辅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体验木作。本次传统木作工具在儿童体验教育中的设计研究,搭建了传统木作工具与当代儿童体验教育之间的桥梁,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木作实践中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既丰富了儿童体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促进传统木作工具及木作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播。
其他文献
相关向量回归(Relevance Vector Regression,RVR)是机器学习领域一种旨在拟合目标数据的重要学习方法,因其具有稀疏性、全局最优性和能够利用核函数解决非线性问题等特点而备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有着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发展旅游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有助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和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等旅游公共服务因素的支撑。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对于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成县是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旅游经济的兴衰决定了文成的兴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
孙运锦(1790—1867),字绣田,号坨南老人。清代徐州铜山著名诗人、学者和文化名人。著有《垞南诗草》《与我周旋斋百一诗录》《与我周旋斋文集》等。作为清代江浙一地古典诗歌承前启后的人物之一,孙运锦之前有陈师道、万寿祺等先贤,后有张伯英等后继者,对孙运锦及其诗歌进行整理和阐释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生平交游概貌,一窥其诗歌的总体风格和艺术特点。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技术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的数据集分布特征各不相同,传统的单目标聚类不能适应不同数据集的有效处理,因而多目标聚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进化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莫测,增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不稳定性,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内外的复杂环境制定科学的决策来抵御、弱化经营中的风险。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企业
近年以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物联网产业得到的长足的发展和爆炸式的增长。在诸如通信,物流运输,金融,工业物联网和互联网领域中,种类繁多终端设备在时刻产生着大量的结构化数
超级电容器,也称之为双电层电容器或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可快速充/放电的能源存储设备。和传统电容器、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分别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现如今的超级
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对风洞流场控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的控制方法无法达到试验的精度要求。模型预测控制利用预测模型基于未来时刻的控制偏差在线滚动优化求解控制
氧化物热电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氧化、合成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在中高温发电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Bi2Ca2Co2Oy是层状钴酸盐热电材料中的一种,由绝缘的盐岩型Bi2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生产生活中涉及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的实际工程越来越多。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难题,因开裂问题导致的纠纷也频繁发生。考虑到结构的功能要求、用户接受度、抗渗漏等因素,生产施工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本文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出发,探究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的开裂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具体以陕西省某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为背景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