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成人心脏骤停及复苏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院内成人心脏骤停及复苏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的收集本院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CA相关病情及抢救资料、结局资料和相关时间数据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ROSC率和CA后30天存活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及比较,分析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征,归纳ROSC和CA后30天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共纳入308例患者。其中男性(219例):女性(89例)=2.46,年龄18-102岁,平均(64.02±15.38)岁,≥60岁192例(62.3%),以男性、老年人为主,ROSC率为53.9%(166例),CA后30天存活率为6.5%(20例),CA后30天存活者CPC评分为1(1~1.75)级,其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CPC评分1~2级)率为5.6%(17例),CA后30天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与存活者的比值为85%。251例患者至少有1种基础疾病(占81.5%),154例患者有2种或以上基础疾病(占50%),57例患者除本次疾病外无既往疾病史(占18.5%),心脏骤停的原因中以非心源性为主,CA发生地点以监护病房为主,其中急诊和监护病房中的ROSC率高于非ROSC率,CA时的心律以不可除颤心律为主。(2)单因素分析结果:ROSC组与非ROSC组之间比较显示:CA的原因、CA的地点、CPR至ROSC间隔、建立高级气道、肾上腺素给药率(mg/min)、使用其他复苏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后30天存活组与CA后30天死亡组之间比较显示:CA发生的季节、CPR至ROSC间隔、CA时的心律、使用升压药、使用其他复苏药、电除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OSC组与非ROSC组:CPR至ROSC间隔时间长、未建立高级气道是ROSC的危险因素。CA后30天存活组与CA后30天死亡组:CA时需要使用其他复苏药和CPR至ROSC间隔时间长是CA后30天存活的危险因素,可除颤心律是CA后30天存活的保护因素。结论:(1)院内成人心脏骤停男性较女性多见,老年人居多,ROSC率53.9%,CA后30天存活率6.5%,CA后30天神经功能良好率5.6%,CA的原因以非心源性多见,其中监护病房发生率最高,CA时的心律以不可除颤心律为主。(2)CPR至ROSC间隔时间长、未建立高级气道可能降低ROSC率,CA时为可除颤心律可提高CA后30天存活率,CA时需要使用其他复苏药和CPR至ROSC间隔时间长不利于CA后30天存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或胸闷第一次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后资料完整的共有285例。详细记录选定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小板参数、相关的生化指标、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1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人群在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AS过程始于儿童期,经过长期的临床前阶段无声进展,通常从中年开始并最终在临床上显现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当病变已经充分发展时,就会出现AS的最初临床表现,从而导致血管腔明显狭窄,并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因此,找到新的机制以更好地了解AS的发病,为AS发生、发展过程提供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AS是一个
本文使用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查数据,对金融教育投入与居民股票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教育投入对居民投资股票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其与股票投资占金融资产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受过金融教育的人群,其风险态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显著大于未受金融教育人群,即金融教育能够促使居民做出更符合自身偏好的投资决策。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影响方法:从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知网、CBM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截至2021年2月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研究。通过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并采用考克兰(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方法评价RCT文献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价ca
背景:既往关于探究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文献数据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故本研究的拟在中国成人H型高血压患者中探讨AGR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是否存在可以改变AGR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本研究是中国H型高血压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number:Chi CTR1800017274)的子研究。于2018年3月到2018
背景:脂蛋白a[Lp(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研究显示Lp(a)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是一种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工具,其主要基于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病变特点进行定量评价,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多项研究显示Lp(a)升高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Lp(a)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蛋白a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与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对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十二指肠镜的消毒效果,并监测消毒后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分析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十二指肠镜消毒不彻底的原因,以期使消毒更为安全、有效。方法:(一)评价不同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十二指肠镜的消毒效果1.收集160条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的十二指肠镜,随机分为4组,每组40条,分别为戊二醛消毒组(A组
目的:本研究探索Teach-back教学方法在医疗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形成科学的医疗护理员培训方案,以期增强医疗护理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我省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方法: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前期研究基础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最新发布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确立医疗护理员培训方案。采用文献分析法引用临床Teach-back健康教育内容,构建Teach-ba
目的:本研究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并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水平变化。评估预期生活方式改变对LDL-C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PCI的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收集基线,首次随访和最终随访LDL-C水平,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水平变化程度。基于预期的生活方式干预
目的:明确一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家系遗传特点,并对ITGB3基因致血小板无力症进行复习,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与出血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先证者为14岁女性,自幼有皮肤、黏膜出血,月经来潮后因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出现贫血症状,并反复出现血尿。先证者父母为近亲结婚。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凝血时间、血块退缩实验、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流式检测血小板CD41、CD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