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师》是易卜生后期戏剧的代表作,是作者旅居国外27年之后回国所写的第一部戏剧。围绕建筑师索尔尼斯的事业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幸福与人生等种种矛盾与纠葛,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是贯穿于全剧的一条重要线索。以对《建筑师》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结合易卜生戏剧早中晚期的代表作,本文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入手,探讨该剧的伦理观,以此透视作者在创作该剧时伦理观的发展变化及其戏剧创作的审美思想。《建筑师》的创作既是易卜生对自己一生的创作历程进行总结式思考的开始,也蕴涵着作者对于19世纪末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生存状况进行新的探究与分析,包括对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思潮、个人意志与精神自由、责任与人生等问题的辩证思考。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以主人公索尔尼斯为中心形成的三重伦理关系,由此而形成矛盾重重的伦理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形成伦理困境的原因。第二章从剧中主角、配角以及作者三个视角来探讨如何以自我审视和反思追问来阐释各自的伦理选择。第三章,从艺术建构的角度分析剧中的戏剧元素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困境与选择是全剧伦理思想的关键词。索尔尼斯深陷三重伦理困境的原因在于他的自我伦理观,即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伦理观。易卜生的创作总是在剖析与质疑一切,包括他已有的创作。《建筑师》中,作者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思考个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尤其是19世纪末,面对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冲击,个人如何处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如何反思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与伦理秩序等等。笔者从主角、配角、作者三个视角探讨伦理选择的意义到底何在。联系易卜生戏剧创作前中后期的作品,作者对于伦理问题的探讨始终贯穿其中,而探讨建筑师等人物形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既是对以前作品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之后创作的思考提出了新的问题:面对非理性主义思潮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现代人将如何构建伦理观与精神家园,在颠覆与解构之后,人类获得自由与解放的方向与意义何在。论述《建筑师》伦理观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反思与自审的精神如何逼迫剧中角色、作者乃至读者对于人类的生存与伦理秩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