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钱,名教授留不住,好学生招不来;有钱不一定出一流的大学,但没钱一定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当前高校的资金短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高校筹资能力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高校的发展水平。寻求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是高等学校求得更大发展的重要财务手段,因此,探索国内高校的融资渠道是学校决策层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财务人员更要去研究和掌握,提出建议和参与掌握。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研究中外合作高校的融资渠道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国内高校的融资方式已经从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的融资格局,高校目前的主要方式包括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学校科研基金、销售与服务收入、贷款、教育捐赠和吸引社会投资等,这几种融资方式在高校的资金来源构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并根据有关融资理论研究了我国中外合作高校的融资问题。在对国内外高校的融资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后,借鉴国外主要国家高校的融资经验,结合国内的经济环境,并考察第一所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融资渠道的现状后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中外合作高校有条件在吸引教育捐赠和校企结合上挖掘潜能,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1)通过在高校建立募捐筹款机构,加大校友捐赠筹资力度,来提高教育捐款收入;(2)通过大学和企业的科研联合,让高校成为经济的发动机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收。从而,使高校的资金来源在财政拨款收入之外,形成学费收入、捐赠及其基金管理收入、社会服务收入三足鼎立的结构。最后结合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对未来中外合作高校的融资渠道提出了一些创新意见,希望可以从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创建教育基金、组建教育集团、进行银校合作、发行教育彩票、利用资本市场等方面寻求中外合作高校的未来可能的融资渠道,并对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政策环境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未来高校的融资发展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