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句话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黑格尔创立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美只是其无数阶段的一个阶段,无数链条的一个链条。从其哲学体系看,美只是其“绝对精神”阶段的一个环节,属于精神和意识的范围,而且只有艺术才是美的。相比之下,建筑美学思想只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三角形层级”中很小的一层。由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既宏大又细致:全文以黑格尔美学思想为中心线索,以建筑美学的思想内涵为研究核心,以引证与分析为研究方法,从黑格尔特殊的美学视角展开建筑美学理论的新思维,研究美学和建筑理论的交集区域。具体通过对黑格尔著作《美学》关于建筑问题相关章节的文本分析,剥离出黑格尔那些独特的“真知灼见”,以黑格尔美学的精神视角和艺术史观的方法,探索相关建筑美学、建筑理论、乃至建筑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且,试图从哲学和美学的知识背景中理清当今纷繁复杂的建筑理论派别的历史渊源,在充分的资料分析和哲理联系的基础上,展开对其建筑现象的剖析和澄清。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综合运用了文本分析法、辩证法、历史方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分析要点出发,对黑格尔美学关于建筑问题的研究内容、关联、视角、意义进行了逐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有:探索黑格尔建筑美学的思想内涵,理清思维主线,辨别其特殊的分类方法和视角;揭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美学及建筑理论发展的影响;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对当代的建筑理论、建筑现象提供的一种反思的视野;为建筑创作和美学的探索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向;为建筑理论和美的哲学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提供有益的探索。本文最终目的是,构成一篇结构简洁、理论高效的文章,以此试图建立哲学、美学、建筑这三个庞大理论体系的一些思维联系。   论文共分五章:论文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其中着重梳理了从“黑格尔哲学和美学体系”到“建筑问题”这一自上而下、层层分级的理论概述,并结合图表方式进行说明。第二章“黑格尔《美学》关于建筑艺术的分析”:即具体展开了《美学》文本中关于建筑艺术思想的全面分析。全章紧扣《美学》尤其是相关建筑的章节,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逐字逐句的具体解析,深入理解黑格尔关于建筑艺术美的思维。由于紧扣原著文本的理论性介绍,使得文章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而后结合相关建筑学历史和理论知识所进行的综合研究变得更加逻辑和清晰。第三章“黑格尔关于建筑艺术的释义”:本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对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的研究,分为“精神释义”、“历史释义”、“社会释义”以及对黑格尔著名的“艺术终结论”思想的具体解析。在精神释义中主要讨论了建筑的精神界限和能力,以及象征的方法这两个问题;在历史释义中采川黑格尔的历史方法讨论了绝对精神、时代精神、以及黑格尔美学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预见;在社会释义中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和作为社会活动的建筑两者联系在一起,从意识形态出发,对马克思相关的思想评论和建筑艺术的社会性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最后从“浪漫型艺术的终结”这一命题,分析了黑格尔对于艺术朱来趋势的独特预言。第四章“黑格尔关于美学要点的讨论”:论述了“开放黑格尔”的建筑美学思想的儿个要点:真实、自由、崇高和形式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本章紧扣黑格尔的美学方法和思路,从儿个建筑美学和理论热衷的视角,具体展开与现实创作的联系与判断,对黑格尔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第五章“后黑格尔与建筑美学的新精神”;本章展望了后黑格尔时代美学的发展与黑格尔思想之间的联系,指出当代有关于建筑美学新精神的发展趋向,最后以黑格尔式的“诗意的精神”展望总结全文。另外,全文综述后附有两篇附录:附录一“黑格尔美学体系撮要”;附录二“黑格尔与建筑理论的文本联系”。采用文本分析法,以资参考。   以上即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边远山区村落的生存状况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面对世界“一体化”和“趋同化”的文化危机,少数民族古聚落和民居的保护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采用主观调研、实地测量对封闭式大众餐饮空间声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对餐饮空间内的噪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计算机室内声环境模拟软件Odeon进行改善模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旧城物质结构的老化,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在现代城市功能主义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城市原有的肌理和结构
湿地作为一个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其价值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早期的湿地资源的利用由于仅限于对其景观价值的利用,而造成了开发建设对湿
本文运用已有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幼儿园建筑的特点,以余杭苕溪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深入评价其建成环境的各方面。以幼儿园使用者的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为研究角
学位
学位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传统活的见证,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永续存在不仅对城市的现在有意义,对未来也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尝试构建以价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将其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作为一种独立于城市之外的特殊类型的交通建筑,其能源输入和废弃物排出都无法利用城市市政功能体系,容易造成服务区能源资源浪费、所在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尴
本文通过对“场地”、“场景”和“场所”的理论梳理,以场景作为“场地”和“场所”的纽带,对场地中的场景组织和场景营造进行重点研究,以期解决当前建筑实践中场地设计方法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