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LIB)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高功率密度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硫化钼(MoS2)具有类似石墨烯的层状结构,储锂理论容量相比普通石墨电极的理论容量(372mAhg-1)更高,可达到670mAhg-1,且资源丰富,污染小,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MoS2本身低的离子/电子电导率以及在脱出嵌入锂离子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和结构粉化从而造成循环稳定性下降,这些缺点都极大限制了其作为商电极材料使用。因此改善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提高其容量是目前MoS2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以水热法合成花状MoS2纳米片和MoS2/C的复合材料,在形貌、结构控制的基础上,使MoS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呈现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钼酸钠、硫脲分别为钼源和硫源,经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散片状MoS2。之后选取了柠檬酸、司班20和聚乙二醇4000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探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MoS2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0。对聚乙二醇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发现加入0.3 g PEG 4000时所合成的样品形貌最为规整,特殊的花状结构增大了电极与电解液中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锂离子的转移,从而提高了可逆容量。2、在合成花状MoS2的基础上,利用蔗糖为碳源,通过改变蔗糖的添加量,采用水热法及高温炭化处理制备了四种不同含碳量的MoS2/C复合材料。探讨了无定形碳含量对MoS2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未加碳源的花状MoS2进行对比,MoS2/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更稳定、倍率性能更优异。其中样品MoS2/C-(1:2)(碳含量38%)的电化学性能最为优异,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80次后容量仍可达到597.7 mA h g-1。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无定形碳与二硫化钼之间的协同效应。3、探讨了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oS2/C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二硫化钼与无定形碳的结合更为充分,有利于形成规整的形貌,并有效的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最终确定最佳合成温度为200℃,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