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失信状况日益严重已成为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缩影,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和抵制,网络舆论暴力频发,其中幼儿园虐童事件由于其特殊性尤其引发广泛的网络讨论。本文由此聚焦幼教类冲突事件,以2010年以来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首先对幼儿园虐童事件近8年来的具体冲突过程进行叙事分析,将静态事件作为考察动态过程的唯一变量,从实践社会学的层面,把相似冲突事件近年来的演变形式以序列联系的方式展现在学界面前,以此达到对8年间幼教类冲突事件的抵抗强度变化及其内涵演变的呈现,同时分析早期幼教类冲突事件对后期相似冲突事件的影响机制,以及对8年间幼教类冲突事件舆论演变状况及社会风险现状进行说明,以达到对过程机制和逻辑,技术层面的全局把握。随后运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以来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西安“喂药门”、上海携程亲子园以及北京红黄蓝这三大典型事件,对引爆网络舆论的互联网文本进行筛查追踪,选取最典型的网络舆论引爆点文本对其进行话语分析,以归纳话语的主要属性为方法,追踪整个引爆点文本宏观命题的生产形式,以此来分析类似互联网冲突事件中网络文本背后的话语逻辑,探讨幼教类虐童事件网络舆论引爆点的话语和情感结构,剖析文本如何通过悲情叙事和敏感词汇及戏谑性的仪式化抗争来建构公共舆论,并试图对文本结构如何塑造受众的悲情感、弱势感、不公感及怨恨情绪进行解释。以回答“关于话语的准确定义的提问”在符号学、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视域下,8年间的三大典型幼儿园虐童事件网络舆论引爆点的话语表达结构,梳理网络舆论产生及传播的情感逻辑,并在网络互动中联结话语互动与公众认知。语言使用者通过思想的表达交流了解他人的知识、意图、目标和情感,了解社会是如何分享和传播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情感如何建构网络舆论引爆点的话语结构。同时,选取典型幼教类虐童事件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聚焦其舆论引爆点传播及演化过程,以微博作为数据提取平台,对海量数据、数据爆炸影响下人们对该事件的反映过程及传播、交往模式进行数据挖掘,将上海携程亲子园事件互动的微博使用者看作是网络节点,研究各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分层结构及关键节点,并通过各项相关参数测度来分析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试图从多个维度把握教育类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规律。同时对关键节点追踪,找到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以此来探究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幼教类冲突事件的传播演化过程模式,揭示当前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网络舆情规律,以此使得本研究更适应当前社会变革的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控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