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颗粒提取工艺及处方中四种木脂素成分肠吸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静宁颗粒为临床经验方,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显著。本课题通过测定毛蕊花糖苷、细叶远志皂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六种成分的转移率并结合药效试验优选静宁颗粒的最佳工艺;确定最优工艺后并通过外翻肠囊模型确定静宁颗粒被吸收入肠的主要成分,并对这些成分进行了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随后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探讨静宁颗粒中吸收入肠成分在不同pH环境、不同肠段和不同浓度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处方中其它药物对肠吸收成分的影响,从而为指导静宁颗粒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将静宁颗粒复方按照五种工艺分别进行制备并采用HPLC法对五种工艺干膏中的毛蕊花糖苷、细叶远志皂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六种成分含量进行测定。2采用外翻肠囊模型,结合HPLC-DAD检测法对比熟地黄西洋参共水提物、枸杞子茯苓石菖蒲共水提物、远志五味子共醇提物、静宁颗粒复方提取物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分析出静宁颗粒中吸收入肠的主要成分及其来源。3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四种木脂素在水和pH为1.0、2.0、2.5、5.0、5.8、6.5、7.8、9.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在甲醇、乙腈、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水和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4建立循环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的静宁颗粒提取物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计算四种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表观渗透系数(Papp)四种参数。5建立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静宁颗粒中四种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情况;灌流液在不同浓度时在各个肠段的吸收情况;不同pH的灌流液在小肠的吸收情况;以四种木脂素为指标,考察了水提药物、远志及石菖蒲挥发油分别与五味子配伍后对五味子吸收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明确四种木脂素类成分的肠吸收机制,探讨影响其肠吸收的相关因素,并为静宁颗粒复方的合理配伍提供依据。结果1建立了同时测定静宁复方中毛蕊花糖苷、细叶远志皂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体外HPLC含量测定方法。六种成分保留时间分别为6.651、22.754、39.057、44.175、67.763、74.690 min;加样回收率均在 95%~10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3%。工艺一~工艺五的含量经加权后分别为0.0989、0.0715、0.0756、0.1102、0.2049 mg/g。2在HPLC-DAD检测器下发现静宁颗粒吸收入肠成分大多来源于五味子饮片,经标准品比对发现主要为木脂素类成分。3五味子醇甲在水中及pH为1.0、2.0、2.5、5.0、5.8、6.5、7.8、9.0时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 2.19、2.22、2.34、2.72、2.35、2.29、2.30、2.33、2.26。五味子醇乙分别为 3.30、3.01、3.16、3.17、3.11、3.03、3.12、3.13、3.08。五味子甲素分别为 2.26、2.06、1.95、1.88、2.24、2.32、1.68、2.06、2.53。五味子乙素分别为 2.05、2.31、2.01、2.37、2.01、2.42、2.31、2.22、2.48。4不同浓度的静宁颗粒在大鼠小肠中进行循环灌流后,四种木脂素的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吸收量与浓度不成正比。5由单向肠灌流可知质量浓度为0.64、1.28、2.56 mg/mL的静宁颗粒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均为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四种木脂素均在回肠吸收最好,其次为十二指肠,最后为空肠;不同pH下肠吸收情况比较发现最佳pH约为6.5;配伍前后Papp值比较结果为:五味子与远志配伍前后五味子醇甲增加2.5倍,五味子醇乙为2.5倍,五味子甲素为3.8倍,五味子乙素为2.8倍,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味子与石菖蒲挥发油配伍前后五味子醇甲增加3.0倍,五味子醇乙为1.9倍,五味子甲素为3.4倍,五味子乙素为2.4倍,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味子与其余水提药物配伍前后,四种成分吸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优选的最佳工艺:五味子、远志加10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干燥;石菖蒲加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时间为8 h,所得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包合工艺为:油:β-CD比例1:8,40℃,搅拌2小时),所得水液与水提部分合并,滤过,醇沉;太子参、熟地、枸杞、茯苓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所得药液与石菖蒲水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稠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冷藏静置24小时,过滤,浓缩,减压干燥。2经外翻肠囊法发现,静宁颗粒中四种木脂素类成分是主要吸收入肠成分。3本文所建立的检测肠灌流液中四种木脂素的HPLC检测方法稳定可行。4由循环肠灌流结果可知吸收量与浓度不成正比,与Ficks不一致,这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以内,静宁颗粒中四种木脂素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扩散,也许同时有载体媒介转运方式。5用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静宁颗粒在质量浓度为0.64、1.28、2.56mg/mL的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木脂素在所考察的溶度范围内肠吸收存在浓度饱和现象,提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在肠的转运过程中除了被动扩散外,也许同时存在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6由单向肠灌流不同肠段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木脂素在回肠的吸收显著高于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吸收,但在三个肠段均有吸收。说明静宁颗粒中四种木脂素在肠道中的吸收窗较长,但是以回肠部位的吸收最好。7由单向肠灌流不同配伍组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远志中某些成分能明显促进五味子四种木脂素成分的肠吸收,其次为石菖蒲挥发油。
其他文献
隐私权概念可追溯至1890年沃伦与布兰代斯的《隐私权》一文。然而,该开创性的“隐私权”受当时特定历史、文化与制度背景的限制,存在法理上的悖论。我国《民法典》法律移植的隐私权概念受历史起源影响,一方面,不符合具体人格权的本源要求;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适用争议频出。要解决上述冲突,应明确隐私的本质属性和隐私界定的主观与客观标准,进而重新解读广义与狭义隐私权的内容,区分隐私权与
背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到2030年,中国心肌梗死患者预计将增至2260万。这直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全社会的负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积极研究、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
脑卒中具有四高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目前已成为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失语为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流畅性失语是卒中后失语的主要亚型。因此,失语症的治疗和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疗效良好,针刺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益髓醒神”针刺方案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多种脑
笔者于2014-2016年于解放军九八四医院选取60例行冠心病患者,对研究组予以普通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予以普通护理,各30例。通过比较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前后测发现: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SDS均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下降的均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发现: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无显
目的:(1)应用聚类分析和离群点挖掘探讨专家反评估,对专家的评审业绩进行分类;(2)探索非共识项目的识别方法,剔除非共识项目后进行专家反评估分析。方法:(1)文献研究:以1994年为起点,查阅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以及ProQuest等中外文数据库完成现有专家反评估指标与非共识性度量指标的整理与分类,分析现有指标的公式及含义,根据研究目的筛选和修正完善指标。(2)专家会议:对现有的反评估
目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病,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占儿科呼吸道感染的10~30%,而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与某一部位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一致,且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其发作期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其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日常生活、学习也有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患儿亲人的生活及工作造成
目的分析伴高血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证候要素特点,为该人群防治及辨证规范建立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年12月-2015年2月抽查的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兴隆、大红门及铁营社区40岁以上常住人口,选取既往诊断为高血压且危险分布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组)750例,否认高血压病史且调查期间血压水平正常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非高血压组)53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
金莲花(Flos Trollii)为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症。其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但是目前金莲花的抗病毒有效成分的归属并不明确,这将影响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而现在普遍认为,只有那些能够被人体吸收并进入血液的化学物质才有可能成为或衍生出有效成分。本课题拟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对金莲花提取物体内代谢情况进行研究并以血清药理学的
鹿瓜多肽注射液是哈尔滨誉衡药业的独家原研专利品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ck的骨骼与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后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目前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控制水平较低,制约了其扩大生产销售规模以及临床安全应用。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纳升级高效液相色谱仪-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蛋白质分析系统(NanoLC-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