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钻削CFRP表层损伤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轻质、高强,且具有可设计性,是高端装备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为满足CFRP构件的连接装配要求,在其制造过程中需进行大量铣、钻削加工。然而,由于CFRP具有层叠特征,属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在加工中其表层极易因受到的约束不足而不能被有效去除,导致撕裂、毛刺等表层损伤频发,不仅降低了 CFRP构件的配合精度,还严重影响了其服役寿命。因此,实现铣/钻削CFRP表层损伤的有效抑制,已成为工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在铣/钻削CFRP过程中,表层损伤都是伴随在刀具对材料的多次去除中形成的,故所用刀具结构,以及决定材料去除过程的工艺参数,都是决定表层损伤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实现铣/钻削CFRP表层损伤的有效抑制,需对这些关键因素加以改进。而CFRP细观上由性能差异显著的纤维和树脂(及界面)构成,在刀具作用下,表层纤维易发生面内和面外变形,导致其剪断、弯断的去除模式并存;同时,CFRP宏观上具有各向异性,在铣/钻削中,随刀具旋转,在不同瞬时表层材料的去除状态不同,且每一瞬时产生的表层损伤还将受到后续材料去除过程的影响。这些特点使得刀具结构及工艺参数对CFRP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极为复杂,导致刀具及工艺难以被合理改进,限制了CFRP构件加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铣/钻削CFRP过程中刀具结构及工艺参数对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开展研究,并据此改进铣/钻削CFRP刀具及工艺,以更为有效地抑制表层损伤。主要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为研究铣削刀具结构对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针对表层纤维易在刀具作用下以剪断、弯断两种不同模式去除的特点,提出了虑及纤维剪断、弯断失效状态的应力准则。与传统最大应力准则、最大主应力准则相比,在同一模型中使用该准则时主切削力计算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铣削CFRP表层纤维的三维切削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结构刀具作用下表层纤维的变形及去除过程,结果表明:使用右旋刃有利于抑制下表层纤维变形,但将加剧上表层纤维变形,而使用左旋刃时情况则反之,故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结构的刀具均无法有效地抑制铣削CFRP表层损伤。该结果为铣削刀具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抑制铣削CFRP表层损伤,针对在铣削CFRP方面具有优势的一类刀具——多刃微齿铣刀,基于铣削刀具结构对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右旋刃和左旋刃沿刀体周向交替排列的结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铣削CFRP过程中上、下表层纤维因被单旋向的切削刃连续切削而产生过大的变形,进而抑制表层损伤的形成。研制出了系列改进的多刃微齿铣刀,经加工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的刀具相比,使用结构改进后的多刃微齿铣刀能够更好地抑制铣削表层损伤,损伤面积比(表层损伤面积/被去除材料面积)控制在2%以内。(3)除铣削刀具结构外,工艺参数也是决定铣削CFRP表层损伤形成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工艺参数对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由工艺参数决定的表层材料去除过程与表层损伤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铣削CFRP表层损伤的预测方法,实现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层损伤程度及分布的预测。结果表明:与铣削过程纤维切削角变化区间相关的工艺参数,对铣削CFRP表层损伤形成的影响更为明显。依据该结果,通过合理控制纤维切削角的变化区间,对较易产生明显表层损伤的135°表层纤维角CFRP的铣削过程进行了工艺改进,有效地减小了表层损伤。此外,还将改进的铣削刀具和工艺应用于工程现场,使得铣削表层损伤得到了有效抑制,满足了某CFRP试验件的高质量铣削要求。(4)基于铣削CFRP表层损伤抑制的研究方法,针对钻削CFRP出口撕裂的抑制问题,建立了钻削CFRP出口表层纤维的三维切削模型,通过使用所提出的纤维应力准则进行计算,分析出钻削刀具结构对出口撕裂形成的影响:减小主偏角有利于抑制表层纤维变形,从而抑制出口撕裂的形成。此外,还分析了钻削工艺参数对出口撕裂形成的影响:在有效控制出口温度的前提下,降低进给量、提高主轴转速有利于减小表层纤维变形,从而抑制出口撕裂。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微齿钻削刀具结构和逆向冷却工艺进行改进,经加工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减小主偏角后的微齿钻削刀具,降低进给量、提高主轴转速后的逆向冷却工艺,能够更好地抑制钻削CFRP出口撕裂。通过将改进后的钻削刀具和工艺应用于工程现场,有效抑制了钻削出口撕裂,满足了大型CFRP试验件低损伤制孔要求。本文研究工作,对丰富CFRP加工损伤抑制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推进先进CFRP加工刀具和工艺的研发、加快CFRP工程化应用进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对于成分复杂且宏观离散的岩土材料,不能简单借鉴单相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定义,因而Terzaghi提出了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被誉为现代土力学的基石。但拓展至非饱和土时,碍于复杂的相间作用,有效应力原理面临诸多挑战,迄今仍是土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寻非饱和土中具有明确物理本质的应力体系,首先从合理建模入手,将非饱和土细分为土颗粒、胶结物质、固态孔隙水、液态孔隙水、收缩膜和孔隙气,提出了非饱和土6相模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类环上的图的自同构的问题。对于一个图G,如果点集(记作V(G))上的一个双射σ保持点与点的连接关系,那么σ被称作是图G的一个图自同构。如果把映射的合成看作群的乘法,那么图G的所有自同构在这个乘法下可以形成一个群,这个群被称为图G的自同构群,记作Aut(G)。给定一个环S,这个环的零因子图Γz(S)是一个有向图,图的点集是环中所有的非零零因子,存在一条边使得不同的点A和点B相连当且仅
在本文中,我们引入变分迭代法、同伦扰动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来求解各种类型的偏微分方程,并且通过这几种解析方法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变分迭代法就是在校正函数中补充迭代步骤,从而提供对解的连续逼近;同伦扰动法就是克服方程中由非线性现象引起的非线性项所带来的困难,从而使逼近解快速收敛到精确解。本文以一些偏微分方程为例,如Klein-Gorden方程,Boussinesq方程和电报方程,来说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筛选出公众、科学、政府和法律为湿地保护制度的四个要素,以此构建了一个使不同国家湿地保护制度研究能在统一语境下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美国湿地保护政策百年发展的特征、逻辑、执行及当前挑战,建立了“竹节模式”经验性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美国湿地保护制度政策变迁的动因及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从而保护湿地的机理。最后讨论了我国湿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当前挑战,提出了我国湿地保护制度发展的建议。第一章是绪论。规
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能量(核子对质心能量在TeV量级)下,重离子碰撞产生的π介子多重数可数以千计。在这种情况下,粒子发射源内的全同π介子很可能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从而对全同π介子的Hanbury Brown-Twiss(HBT)关联造成抑制。最近,欧洲核研究机构(CERN)的ALICE合作组在对LHC上运行的(?)=2.76 TeV Pb-Pb碰撞的实验数据分析中,发现实验测量到的全同π
反问题在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重要应用,例如医学成像、现代工业、气象预报等等.也因此,数值求解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考虑以下几类反问题:带箱型状态约束的椭圆型最优控制问题;带积分型状态梯度约束和箱型控制约束的椭圆型最优控制问题;图像恢复中的病态的线性反问题.受到一阶算法成功用于求解大规模有限维优化问题的启发,我们试图研究如何利用一些有效的一阶算法并结合这些问题的结构来更有效地求解它
单圆盘上的Hardy空间H/2(D),Bergman空间La2以及加权Bergman空间La2(dAα)(α>-1)作为经典的解析函数空间,其上的移位算子作为一种形式简单的经典算子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研究历程,现已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变子空间问题与函数空间上的算子理论紧密相联,而不变子空间问题的核心又可归结为对Bergman空间上移位算子不变子空间的研究.所以研究La2上移位算子
纳米复合材料在解决能源、环境、国防、电磁污染、健康等诸多问题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近几年成为关注和研究热点。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其核、壳结构及其表面/界面结构密切相关。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微波吸收与屏蔽材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磁性和介电相结合到核/壳型纳米结构中,通过磁共振、界面极化,弛豫极化、涡流共振和传导损耗等机制实现电磁波的吸收与损耗。电磁波吸收材料根据其损耗
本文研究了有限的冯诺依曼代数的相对顺从性.我们证明了包含关系N(?)M是顺从的表明M上的恒等映射可以由正规的保迹态的保单位元的完全正映射去逼近,这个结果也推广了 Haagerup的一个结果[1].作为应用,我们证明了相对顺从性的一些遗传性质.第三章,我们研究了有限的冯诺依曼代数M及其冯诺依曼子代数N的包含关系的顺从性的一些结果.第三章的第一部分,我们给出相对顺从性的等价刻画.首先,我们从完全有界正
随着电子元器件不断趋向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频化发展,由此引发的电磁干扰与辐射造成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失真、滞后、不稳定等棘手问题越发凸显。探寻具有厚度薄、质量轻、吸收频带宽、抗氧化腐蚀能力强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消除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已迫在眉睫。低维碳基复合材料由于相对较轻的质量、优异的耐候性、较高的介电常数、特殊的尺寸效应与界面极化机制,是当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吸波材料。然而容易与空气阻抗失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