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冲击与表面磷化复合强化镁合金耐蚀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典型的轻量化材料,镁合金在诸多应用领域都是理想的工业材料。但是,镁合金耐蚀性差是限制其作为结构材料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障碍。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peening,简称 LSP)和表面磷化(Surface phosphate conversion,简称SPC)是提高镁合金耐腐性能的两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随着工业化的进步,复杂极端的服役环境对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表面处理技术逐渐难以满足防腐的需求。对此,本文采用激光冲击和表面磷化两种防腐工艺复合强化AZ31镁合金,通过表层形貌表征和腐蚀实验等综合评估复合防腐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激光冲击与表面磷化复合强化的理论基础。基于镁合金表面的成膜机理,分析磷化膜(Pho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简称PCC)质量的影响因素,结合激光冲击强化原理和材料超高应变率变形机制,研究激光冲击诱导微观结构及应力场的响应对调控成膜过程的作用机理;分析激光冲击与表面磷化复合强化对镁合金腐蚀的影响,揭示复合强化的协同防腐机制。激光冲击强化AZ31镁合金的表面形貌与微观组织。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对镁合金表面形态、物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点激光冲击能量越大,材料表面产生的应变越大。镁合金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后没有新的相产生,但是增大了表面的粗糙度,形成一定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大面积激光冲击能够诱导镁合金表层产生位错缠结和孪晶等晶格缺陷,实现表面晶粒细化。激光冲击预处理对镁合金表面磷化成膜机理和质量的影响。通过磷化膜的形貌观测和元素分析,以及划格实验等方式,系统研究了激光冲击预处理对磷化成膜过程、磷化膜厚度和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可以促进磷化物的沉积,抑制磷化物的溶解。制备时间为30min时,磷化物的沉积量最多,与未处理试样相比,激光冲击试样表面沉积的磷化膜缺陷更少,厚度更大,结合力更强。激光冲击和表面磷化复合强化镁合金的耐蚀性。通过电化学腐蚀和全浸泡腐蚀实验研究不同方式处理的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形成塑性变形层为后续磷化反应提供了良好的表面特性,磷化反应在冲击试样表面形成质量更好的磷化膜。此外,位于磷化膜底部的形变层发生晶粒细化,并引入一定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当表面磷化膜被腐蚀脱落后,形变层能够持续为镁合金提供防腐保护。与单一防腐方式相比,复合强化工艺防护效果更明显,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能更好抵御腐蚀液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破坏作用。
其他文献
为应对能源供需矛盾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挑战,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发展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以改善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温度适用范围广、功率适中,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低品位热能转换利用技术。针对有机朗肯循环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不同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全工况运行实验研究及神经网络性能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锂离子电池凭借电压平台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将成百上千个单体电池串并联形成电池组,以满足电动汽车功率需求。由于电池制造过程的初始差异和实际使用时的累积差异,目前国内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组一致性仍存在较多问题。电池组的不一致不仅降低了电池性能的发挥,而且还会影响到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监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新型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工业界对于续航里程和运行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电池体系,由于产品价格和容量有限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作为前沿储能体系的产品,锂硫(Li-S)电池在理论上具有高比能量(2600 Wh kg-1)和低成本等特点。但是,Li-S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伴随的“穿梭效应”,会造成锂枝晶的生成和活性物质不可逆损失。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三种基于ZIF 67衍生的不同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离心泵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使水泵正常高效运行,我们必须对离心泵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监测诊断。离心泵受现场恶劣环境、传统设备老化、不当操作等原因影响,泵体设备容易出现机械故障。离心泵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损害经济利益,更会造成现场人员事故。因此不少学者对离心泵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主要以有线监测系统为主,但由于受到设备构造以及现场运行制约,这类传统有线监测系统存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因为其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对其物理冶金学特征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阶段普遍认为,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是其主要的强化机制。但由于缺乏对比研究,仍无法深入阐明钛元素在低碳钢中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以低碳钢的成分为设计基础,添加0.10%的钛元素,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两种材料在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对比研究。本文
近年来,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因具有结构稳定、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高度有序、孔径可调、易于功能化以及种类丰富等优势,使其在传感、气体吸附、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孔有机框架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氢键有机框架和超分子有机框架等,特别是MOFs和COFs材料,在储能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材料导电性和稳定性稍差、孔道结构单一,致使其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日益严峻,轻质铝合金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晶粒细化一方面可保证材料优异的强塑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溶质原子再分布,这对材料机械性能及热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五种不同成分Al-Mg合金研究高压扭转(HPT)后材料溶质原子的分布规律和机理。根据X射线衍射(XRD)结果计算不同合金的晶格常数和平均微观应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不同合金的微观组织并统计晶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具有独特的饮食特性、经济以及生态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养殖,但随着鲟鱼养殖量的逐年增加,大量的加工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鱼鳔是鲟鱼加工主要的废弃物之一,其干制品又名花胶,在中医记载中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延缓衰老等功效,但其功效及分子机制尚未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导致其市场应用仍备受争议。本文以鲟鱼鳔为原料制备胶原蛋白肽(CPs
板状结构特别是复合材料板结构在航空航天、高铁、土木工程等诸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而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这种结构易受到外部荷载冲击、化学腐蚀等作用产生裂纹、层裂、疲劳等损伤。超声Lamb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其检测效率高、适用于大范围检测以及可以实现微小损伤识别等优势,在板状结构的损伤检测中具有广泛的运用。超声Lamb波在板状结构传播过程中存在多模态及频散效应,并且多种模态并存会导致采集到的时域信号波包混叠
在当今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正面临瓶颈,受到安全风险的限制,如低沸点有机液态电解质导致的泄漏、燃烧甚至爆炸。采用固态电解质是解决安全问题的一种最有效的策略。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其具有低易燃性,良好的柔韧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等优点成为重要的技术方向之一。但是,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低和界面接触差仍然是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挑战。本文针对上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