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食品安全的形势显得越来越严峻。面对着这样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环境,政府义不容辞地充当起了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角色,但原有政府的分段监管体系已经起不到很好的监管效果,如何改革适应当前情况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成为了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2013年,国家公布了新的食品监管机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实行食品全面监管的具体方向,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均逐步完成了此次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新的监管格局得以形成。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改革经验,在改革后的运行过程中各地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经过改革的地方监管体系却依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有的监管部门合并不统一、监管体系支持不充分等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完成改革的启东市,类似问题表现的很突出。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开展起来的,启东市作为完成食品监管机构改革的一个县级食品消费大市,研究其在新背景下出现的监管问题,对于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以政府职能理论、整体性政府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结合本人在食品监管基层从事监管工作的实际,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阐述了改革后的启东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详细描述了当前监管资源配置的缺乏、监管效率的低下、改革后面临的法律缺失、监管体系作用发挥欠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等实际监管问题,并就此从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多个因素方面进行原因的剖析,提出了加强食品监管资源配置、端正监管主体意识、完善法律和标准配套、发挥体制效能作用、完善机制内涵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以期待启东市能够在后面的改革进程中能有所深化,达到完善此次机构改革目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