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的公共危机报道及其作用研究——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公共危机频发,媒体的危机报道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党报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党报的公共危机报道的特点及其作用、党报的舆论监督与公共危机反思之间的关系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党报对公共危机的报道。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二章是对本文所基于的理论基础的概述;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笔者选取党报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民日报》作为分析对象,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个案,通过对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论证了党报的危机报道在公共危机的化解过程中发挥了三个重要作用,即满足公众的危机信息需求及稳定民心的作用,构建良好政府形象的作用,凝聚民众力量应对危机的作用。第四章是对党报的舆论监督与反思公共危机之间的关系的论证。这主要是针对《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不足而引发的思考。《人民日报》此次地震报道虽然发挥了上文所述的三个重要作用,但亦存在不足之处。对负面报道的避讳现象仍然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第五章探讨了影响党报公共危机报道的几个重要因素。如今党报的危机报道中仍然可以窥见传统危机报道框架的影子。如“报喜不报忧”、“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等。而全球化的发展、媒体格局与受众的变化推动党报危机报道框架的变革。 本文属于尝试性研究,因为目前尚未有对党报的公共危机报道的系统研究,因而在寻找资料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笔者努力梳理党报与公共危机之间比较值得研究的交叉点,最终构建了本论文的框架,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仍希望能对这一研究领域有一点点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危机总是不期而至,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如何用新闻的手段报道危机,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如何防患以及消减危机,并且适时把“危
期刊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事隔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的历史,恰与中国新闻改革三十年的轨迹基本吻合。对新闻报道观念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由于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被当做重要议题进行讨论,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急需从全方面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随着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