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改造和扩展带来大量的征地拆迁,不管是征地还是旧房拆迁,都涉及到个人、开发商和政府之间的重大利益,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极力在法律、民俗、权力甚至暴力之间选择不同的行为策略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也常常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社会风险。自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使得地方政府将财政重心转向土地。一方面,政府通过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加本地GDP,形成政绩效应;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获得地方性财政收入有些地方政府土地对财政的贡献高达百分之七十。同时,房产开发建设过程中高额稳定的投资回报,也让企业蜂涌进入房地产业。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刺激地方政府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在旧房拆迁碰到纠纷时,往往采取强力手段大力推进,而开发商在拆迁时碰到困难,在政府的默许下常常使用非法的手段迫使住户拆迁,拆迁户在法律和正常行政救济无力的情况下被迫反复上访甚至走向极端暴力之路,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社会稳定风险以及社会信任风险等。首先,拆迁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使得政府、开发商以及被拆居民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这种紧张关系使得我国社会形态不断撕裂,社会处于不稳定之中;其次,被拆迁居民本身将要面临新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态。对他们而言,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风险。因此,要防范和解决这些风险,就必须对拆迁涉及的利益关系进行梳理,从而找到解决之道。本文就是通过对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被拆迁居民的博弈逻辑进行分析,试图找到防范这些风险的办法,并给出部分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中国知识阶层从传统乡土性“士绅”到现代都市型“知识分子”的转型过程,运用历史社会学的比较分析方法,从教育制度与群体变迁的维度,考察此一转型的具体过程、机制和逻
既有研究中对“为什么城镇廉租住房政策落实缓慢”这一问题的反思已经不少,但大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向度,即廉租房作为城市空间的政治性。本研究以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学派的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社会公平的反映,它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机会均等和受教育结果机会均等三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民主社会永远的话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和健康水平,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