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保证和前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祖国未来发展事业后继有人而提出的现实要求。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始终是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准确把握和看待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特征,直面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客观影响因素和主观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在本文中,通过阐释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内涵意义,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研究了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为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努力寻找教育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使研究更加系统化,研究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单就具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而言,采用了社会实践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分阶段教育法、逻辑推理判断法等多种教育方法来拓展价值观教育。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绪论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及教育内容、背景和目的进行了说明阐述;二是系统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内涵意义等;三是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外在因素和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特征,并得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主体意识增强,富有竞争和创新意识,但同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知行不统一、过分体现自我、注重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等等;四是分析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找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五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部分,对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来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