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梵剧叙事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依据有限的梵剧文本和佛经记述,以印度古典梵剧叙事为研究对象,关注梵语叙述如何从“民间形态的戏剧”走向“经典化中的戏剧”,以期在丰富多彩的梵剧叙述中寻找出特征化的话语模式。  以往,单纯关注文本的戏剧叙事学面临一定困境,必须要使文本与作家、读者、世界相联系。“民间形态的戏剧”为戏剧发展保存了生动鲜活的戏剧形态;“经典化中的戏剧”则由戏剧家的创作和理论家的理论阐释,将民间形态固定为经典作品,并铸成新的“民间形态”。戏剧发展本身就是不间断的“经典化过程”。  梵剧的叙事特征表现在戏剧文本、表演与剧场效果上。文本以对白和独白叙事为主;演员能够自由出入角色,戏班主人和丑角具有不同寻常的叙事学意义;叙事手段也用于营造剧场效果上。  梵剧的叙事因素在卡塔卡利舞剧和库提特亚姆梵剧都有痕迹,这说明梵剧失去佛教庇护,渐渐退出主流,进入潜伏的“经典化过程”。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经过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化。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文学方面来说,这种影响不
墓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墓志语言研究能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在墓志语言研究方面所给
张祜是中晚唐时期乐府创作大家。本文确立了张祜乐府诗的文献,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基础,补之以《梦江南》、《氐州第一》两首,总38题50首。对张祜乐府创作背景进行了梳理,
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重要作家.在汪曾祺小说的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从单一视角分析汪曾祺的作品.该文力图打破这一模式,从生存、诗性的双重角度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