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保人视角的成都市城乡居保门诊统筹政策实施效果及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报告精神,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强调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门诊保障再次在中央文件中得到强调,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过程中,研究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地调研,结合成都市城乡居保门诊统筹政策的演变特征,参考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数据资料,基于参保人视角对近年来温江区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现存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试图提出优化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研究重点是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问题,研究视角为参保人视角,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法。本文的研究顺序是:首先,对门诊统筹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指出门诊统筹政策对于参保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基于参保人视角构建了一套门诊统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然后,依据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实际评估成都市温江区门诊统筹政策实施效果,找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接着,根据评估发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典型城市门诊统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提炼出几个典型城市的优秀做法;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借鉴典型城市的优秀经验,为优化成都市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献言建策。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观点简述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从国家呼吁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参保人门诊医疗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出发,引出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关于门诊医疗保障的文献作了研究综述并简要评析;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及研究不足。第二章是门诊统筹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门诊统筹的三种方式:门诊大病统筹、门诊小额补贴及普通门诊费用统筹进行了简要分析,界定本文所研究的门诊统筹是指普通门诊费用统筹;然后,对患者自付、基金积累制医保个人账户和门诊统筹三种解决门诊经济负担的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门诊统筹的优势体现在重在公平性,能够实现互助共济,具有显著的再分配功能;最后,通过大数法则与风险分散原理、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理论,阐述了三种理论对于分析门诊统筹问题给予的启迪。第三章是门诊统筹政策及其对参保人实施效果的评估方式。首先,阐述了门诊统筹的政策目标和设计要点,政策目标从参保人、医疗机构、医保经办部门以及制度本身四个角度阐述,设计要点则包括人头定额标准、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报销范围及费用结算方式;然后,分析了成都市门诊统筹政策的历史演变特征;接着,基于参保人视角从门诊统筹政策是否减轻了参保人的门诊经济负担、是否改善了参保人的健康状况、是否增加了参保人的就医便利性以及是否改良了参保人的就医习惯四个方面,明确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各维度指标;最后,阐述了各维度指标的设定意义并确定了针对评估内容的评估指标体系。第四章是基于参保人视角的成都市温江区门诊统筹政策效果调查评估。首先,阐述了门诊统筹政策效果田野调查的样本选择;然后,根据上一章确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成都市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在评估门诊统筹政策对于参保人门诊经济负担的影响时,考虑了次均门诊费用、人头定额标准、参保人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年度报销限额以及参保人门诊筹资标准五个指标。在评估门诊统筹政策对参保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时,考虑了参保人门诊就诊次数及住院率的变化情况、参保人的健康水平两个指标。在评估门诊统筹政策对增加参保人就医便利性的影响时,考虑了参保人对报销效率的满意度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两个指标。在评估门诊统筹政策对改良参保人就医习惯的影响时,考虑了参保人门诊就诊医院的选择、门诊统筹政策知晓度和参保人就医反应度三个指标;接着,文章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门统政策无法有效减轻参保人门诊经济负担、参保人门诊服务利用率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回落的趋势、参保人就医便利性有所改善,但在细节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以及参保人在就诊医院选择与反应度等就医习惯方面仍意识淡薄;最后,对于如上发现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于门诊统筹基金分配不合理导致未确定科学的报销比例和年度报销限额、民营医院未纳入政策范围影响了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差导致参保人就医黏性不足以及未与公共卫生、家庭医生和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衔接。第五章是典型地区门诊统筹实施方式与经验借鉴。本章借鉴了四个城市的优秀经验,意欲为优化成都市的门诊统筹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建议。首先,借鉴了珠海市的优秀做法,可供借鉴之处在于:其一,对不同年龄、罹患不同程度疾病的参保人实行差异化的人均年结算额度;其二,将二三级医疗机构也纳入门诊统筹政策范围,使参保人拥有更多选择权。然后,文章认为盐城市可供借鉴之处在于:其一,将民营医院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报销范围是大势所趋,能够营造多元化竞争格局;其二,将民营医院纳入门诊统筹政策适用范围并为公私医院合作提供平台,以此使公私医院共促共生,更好惠及参保人群。接着,上海市在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核心作用,打通分级诊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全科医生与浦东医院专家相合作,全面提升全科医生服务水平,为参保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门诊服务两方面,是值得学习的。最后,青岛市的优秀经验是:其一,家庭医生制度为签约人群提供实在的就医优惠,显著降低签约参保人的就诊经济负担;其二,签约人数与各医疗机构的医保基金包干额直接挂钩,增加各医疗机构签约的积极性。第六章是优化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提升实施效果的建议。本章在前文发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四个典型城市的优秀做法,认为差异化策略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因此提出可以科学分配门诊统筹基金,设置差异化的报销比例和人均年度报销限额,满足不同类别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减轻参保人的门诊费用负担。文章发现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是参保人未形成就医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培养参保人基层就诊黏性,提高参保人的门诊服务利用率,改善参保人的健康状况。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能够使公立医疗机构主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文章建议扩大参保人就医选择范围,将二三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纳入门诊统筹政策适用范围,营造多元化竞争氛围,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增加参保人的门诊就诊便利性。最后本文认为应当以社区(乡镇)全科医生为核心,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和分级诊疗制度,为参保人提供优质健康保障服务,强化参保人的健康意识,改善其就医习惯。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参保人视角构建了一套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医保经办机构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工具参考;其二,从研究内容来看,不同于学界大多通过理论或宏观数据阐述分析门诊统筹政策效果,本文深入成都市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与座谈访谈,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门诊统筹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三,从研究视角来看,基于参保人视角审视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效果,角度较为新颖,能够更好地体现医保制度建立的初衷。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财产代持尤其是股权代持现象普遍存在,股权代持已为法律所允许。对于名义股东的债权人而言,手持胜诉判决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了自身权益,还需要向法院申请执行。当名义股东的其他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时,债权人一般申请执行时,会针对名义股东名下的代持股权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申请。而隐名股东为维护其作为实际权利人的权益,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会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通过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来
关于商业保险参与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有关学者主要从家庭的财富水平、风险偏好、背景风险等方面对这一现象给予解释。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就农村家庭社会网络与商业保险参与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社会网络影响农村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作用机制;(2)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可能性和参与深度方面的最终作用结果。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
中产阶层的发展情况和群体动向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其阶层规模愈发壮大的背景下,中产阶层对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中产阶层的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目前涉及中产阶层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主题严格来说属于中产阶层的消费和理财研究,而储蓄型保险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寿险市场的最大保费来源,也一直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在保险研究的领域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金融公司治理的不完善。此后金融机构治理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分支。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上具有特殊性,因此保险公司治理不能简单等同于金融机构治理。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机构不断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监管力度,同时加大保险对外开放程度,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的“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中更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带来了许多颠覆式的创新。保险作为家庭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消费者的视线,并且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减少信息的甄别成本,增强信息的互动性与透明性,促使着人们对保险有更好的认知,进而影响着家庭对商业保险的购买。其次,互联网的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募集稳定的资金,就需要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而上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开的,经营者和公司的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就直接引发了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代理风险。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执业行为和素质直接决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好坏,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董事以及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董事以及高级管理层如果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则
血栓疾病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两大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多肽药物及其保健品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固态发酵的螺旋藻产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纳豆激酶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为导向对螺旋藻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功能评价,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降尿酸肽和黄嘌呤氧化酶间的构效关系,为开发具有显著溶栓活性和降尿酸活性的药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加剧了对长期照护的需求,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养老难题。与此同时,生育率和劳动人口数量仍处于相对下降的态势,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出现了“四二一”等家庭结构,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经济方面,物价水平的飞涨带动养老费用、医疗护理费用上升。相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情况,我国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很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
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作为康德法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康德学者们历来对此甚为关注。学术界围绕康德法哲学中“道德学说”与“法权学说”关系的讨论形成了两派不同的主张,即“依附论”和“分离论”。正是以此为契机,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梳理康德法哲学中道德和法权的关系。在笔者看来,法权与道德存在内在的关联。首先,二者在内在根据上都源于实践理性;其次,二者在意图上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但由于在自由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的十余年中,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规定受到诸多争议,但既有研究多聚焦于该规定的存废,相对忽视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碎片化”、地域化的特点,各地裁判机构在计算二倍工资时,对计算基数的确定、应当适用的仲裁时效以及仲裁时效的起算点等问题莫衷一是,这有损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文章通过统计整理“二倍工资”规定的司法实践现状,发现在计算基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