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国内外遇到的普遍现象,它能够引起藻类大量增殖、水华频繁爆发,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此外,在许多水域,春夏季节水绵等丝状藻大量繁殖,对沉水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且在其衰败时,呈块状漂浮于水面,影响生态景观。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除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当前的除藻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其中除藻效率最高的是化学法。利用化学杀藻剂对爆发生长的藻类进行快速的杀灭去除,是现今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水体修复的重要方式。在国内报道和使用的化学杀藻剂有多种,效果参差不齐,许多种类缺乏相关解释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对不同类型杀藻剂的选择具有盲目性。此外,大部分化学杀藻剂主要针对浮游藻类,而对水绵等丝状藻类的抑藻作用鲜有报道,有效杀灭丝状藻的杀藻剂也是目前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之一。本文以大量文献、专利为基础,从文献记载中选择九种(二氧化氯、硫酸铜、敌草隆、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戊二醛、肉桂酸、四烷铵络合碘和过氧化氢)杀藻效果好、副作用较小、杀藻迅速的化学杀藻剂,以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水绵为研究对象,对杀藻剂的抑藻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抑藻效果较好、并且二者间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的杀藻剂进行复配抑藻实验,包括“敌草隆-硫酸铜”、“二氧化氯-硫酸铜”和“二氧化氯-敌草隆”,总结出它们对不同藻种抑制效果的优先顺序以及每一种杀藻剂的最适使用浓度,以期对杀藻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1)九种化学杀藻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九种杀藻剂中二氧化氯和硫酸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0.5 mg/L的二氧化氯和硫酸铜5 d时的抑藻率可达到80.16%和79.07%,浓度为1 mg/L-10 mg/L时,二氧化氯5 d的抑藻率均在100%以上,根据二者的抑藻率和生态安全性,建议使用浓度范围为二氧化氯0.5 mg/L-1.5 mg/L,硫酸铜0.5 mg/L-1 mg/L。当浓度为2 mg/L、5 mg/L时,与二氧化氯和硫酸铜的效果相同,敌草隆、新洁尔灭、戊二醛和二氯异氰尿酸钠也表现出不错的抑藻效果,抑藻率均在100%左右。0.5 mg/L-1 mg/L的四烷铵络合碘和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较差,前者在5 d时的抑藻率均在50%以下,后者的抑藻率均小于0,二者均不适宜作为杀藻剂用于蓝藻水华的治理。(2)九种化学杀藻剂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九种杀藻剂之中,浓度为0.5 mg/L和1 mg/L时,硫酸铜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最强,5 d时的抑藻率分别是98.61%和98.15%。当杀藻剂浓度为2 mg/L、5 mg/L和10 mg/L时,二氧化氯、新洁尔灭、硫酸铜和敌草隆5 d时抑藻率均为100%左右,其中二氧化氯灭藻程度最为彻底,且作用时间短,15 min内灭藻率可达50%以上;此时,新洁尔灭、敌草隆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同样表现出较好的抑藻效果,但有效浓度较高,且易复发。肉桂酸、戊二醛和四烷铵络合碘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较差,均不适宜作为杀藻剂用于绿藻水华的治理。(3)九种化学杀藻剂对水绵生长的影响九种杀藻剂中,浓度为10 mg/L时,敌草隆、二氧化氯和硫酸铜灭藻效果相对最好,抑藻率均为30%左右,其他6种杀藻剂对水绵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抑藻率均小于22%。10 mg/L以下时,九种杀藻剂对水绵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总的来说,0.5 mg/L-10 mg/L时,九种杀藻剂对水绵的抑制作用均较差。(4)三种复配杀藻剂对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水绵生长的影响对于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三种复配杀藻剂中硫酸铜-敌草隆和二氧化氯-敌草隆效果较好,在5 d时各个浓度下的抑藻率均大于100%,建议使用浓度为0.5 mg/L;而硫酸铜-二氧化氯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抑藻率在各个浓度均低于二氧化氯单独使用时的抑藻率,对于小球藻只有在浓度大于5 mg/L时抑藻率超过100%,此时与二氧化氯和硫酸铜单独使用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浓度高,因此不建议复配使用。对水绵而言,三种复配杀藻剂除藻能力的综合排序为:二氧化氯-敌草隆,硫酸铜-二氧化氯>硫酸铜-敌草隆。不同浓度的三种复配杀藻剂在5 d时的抑藻率高于各杀藻剂单独使用时的杀藻率。10 mg/L时,二氧化氯-敌草隆复配杀藻剂的抑藻率达到50%以上,建议使用浓度为10 mg/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