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南地区有石厝、土楼、大木架瓦房、竹楼、风雨桥等诸多历史悠久的地方建筑,旅游发达,宜于居住。但在大多数地区,村镇民居一直尚不被关注,有的已破败不堪。新建的村镇建筑大部分模仿现代城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摈弃了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因地制宜的传统建筑形式,继而带来范围更大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得不偿失。 本文主要围绕闽南村镇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闽南地区几个典型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分别就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墙、窗、屋面等围护结构,及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村镇建筑现状及能源使用情况。 2)在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推荐仍然使用天然材料,对闽南原传统建筑进行防灾性能改善。推荐使用碳纤维加固旧木构件、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石砌墙体等技术用于闽南村镇建筑抗震安全性能的改善。 3)推荐一套适用于闽南地区的地理气候,抗震抗风性能优良,可以快速安装的轻型木结构防灾民居建造方案,可以作为闽南村镇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技术应用试例。 4)结合闽南地区日照条件及能源使用现状,为民居推荐配置相应的绿色能源及环保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集热水器系统的设计,污水处理回用技术。 全文按照采用天然材料营建安全房屋,使用绿色能源,减少人居污染的原则,为闽南地区村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