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资源流失与苏联解体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政治资源是国际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能够利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来源。在国际政治中,拥有和控制的国际政治资源越多,政治主体的实力就越强大,国际影响力也越大;反之,如果对国际政治资源拥有和控制的少,则政治主体的实力就越小,国际影响力也越小。由于国际政治资源的战略性意义,国家对自己的国际政治资源控制不好,造成其不断流失,就会引起政治主体运行效率的下降、甚至造成主体衰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苏联由于国际政治资源一再流失,使得国家从强盛转为衰落,最终导致主体消亡。苏联国际政治资源的流失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国家安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在政治上,苏联与其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淡化,与其敌对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进行全球争夺,在世界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处理事务的难度加大,表现出苏联在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在减小,国际政治资源大量流失;在经济上,苏联经济建设的效率下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减弱,国家的经济规模减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缩小,表现出其国际政治资源大量流失;在安全上,苏联卷入的地区战争局势恶化,和中国出现军事冲突,出现了卷入核战争的危险,本国中国家民族分裂的危机逐步扩大,表现出其国际政治资源大量流失。苏联国际政治资源的流失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方面,苏联经济呈畸形发展,军事开支和对外援助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苏联领导人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使国家解体的危险加大;最后,苏联民族分裂主义泛滥,各加盟共和国脱离中央独立。苏联国际政治资源的流失给其他主权国家在认识和对待国际政治资源的问题上带来启示,因此,国家不断开发国际政治资源的同时,也要警惕和防止国际政治资源的流失。
其他文献
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广大农村既是生态涵养区,也是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关系到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但是,当前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并不十
马来西亚自开国至今,其族群方面的各方面措施引起国内华人之反弹,引发华人民族主义的浪潮。华人民族主义自19世纪起发展,受历史、政治经济因素、文化认同意识及华人所属环境之影
21世纪的理想住宅应是降低地球环境负荷和削减住宅总造价的全寿命住宅,是满足居住要求的变化和居住水准的提高,便于更新、改造的“耐久型住宅”。作为示范住区的宇部市琴芝县
人类起源神话对于部落和民族而言,是一则则让人类了解自身祖先来源、宇宙秩序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圣言。这些神话的传承经常和仪式结合在一起,因此它对部族而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