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冲突下的文化保守主义——金庸作品中的传统性元素及其现代性畸变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小说的风靡反映了文学层面之外的思想动因,表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诸多悖论。而隐含于金庸作品之中的文化保守主义理念既成就了,也限制了金庸。 金庸作为一位通俗文学作家,之所以能获得远超于同行的声誉与学术地位。其原由除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之外,更在于作者对传统文化所保持的尊重与包容的态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于受激进政治运动、斗争哲学和启蒙意识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西化、意识形态化乃至政治化趋势。金庸在彰显民族特质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与扬弃。与此同时,作品中也包含了对现代文明诸多弊端的质疑与批判。能同时保持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批判与超越,代表了另一种文学现代化的趋向,是金庸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然而,这种价值观也使金庸的作品在很多层面上陷于困境。男性中心意识、汉族本位意识、泛道德化、精英救世意识的存在不但造成金庸作品现代价值观念的虚伪和不彻底,而且这些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想体系诸多批判理论相结合,造成了传统文化转换中的畸变。作者价值理念的内在冲突,使作品在很多层面上出现断裂。 本文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对金庸作品的解析,探索通俗文学与以五四为开端的“二十世纪新文学”的同质性,并分析这种同质性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其他文献
虹影的很多小说都表现出家庭成员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家庭伦理叙事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试图从家庭伦理和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虹影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关系和叙事特点,共分为四章
本文字编是在施谢捷先生一九九八年八月出版的《吴越文字汇编》所收一百一十件越国青铜器的基础上,增之近十年来新出的十件新材料编写而成的。   文字释读工作以字形为基础
田仲济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和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其所著及主编的三本文学史分别是不同领域的先创之作,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7年,田仲济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各级学校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美术教育受到了关注。美术教育是塑造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观的重要学科,然而,现阶段由于教学条件
期刊
19世纪,欧洲民族一国家意识的萌发、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观念的转变刺激了泰纳《英国文学史》的诞生。泰纳《英国文学史》的书写是其文学史观念的初步实践,带有浓厚的时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