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工业园区(简称“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已经从金鸡湖边一片片芦苇荡、茭白地的低洼水田,成长为一座与城市繁荣互推共进的现代化新城区,同时也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因此,探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其宝贵经验,可以为我国不同类型园区的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涉及原苏州郊区的娄葑乡,以及吴县的斜塘镇、跨塘镇、胜浦镇、唯亭镇等五个乡镇。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及其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园区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规划调整等方面的资料解读,分析了不同开发时期的发展规划及产业结构特点,从整体上了解其城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城市功能进行规划建设,坚持走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产城融合之路,分别于1994年、2001年、2006年和2012年经历了四轮规划调整,体现了整体规划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显著特点。通过完善以交通路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促进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同步协调发展。依据产业集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调查和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园区先后经历了奠定基础、跨越发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四个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形态从加工贸易产业为主,转型升级到重点发展服务型经济、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业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外,本文选取了用地功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体系三个要素,分析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总结了苏州工业园区城乡区域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分析了园区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并对城乡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