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及肿瘤铁死亡在癌症中的协同治疗策略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球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实体瘤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治疗策略包括直接杀伤肿瘤和间接调节肿瘤微环境,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治疗策略的敏感性,而直接与间接疗法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免疫疗法极具临床应用潜能,可激活患者自体免疫系统以对抗癌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至关重要,主要分为促肿瘤生长的M2型和少量的炎性抗肿瘤M1型巨噬细胞。因此将TAMs重塑为“免疫刺激性”的M1表型,对肿瘤微环境的逆转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肿瘤的局部抑制、原位复发和远端转移,本研究构建了2种治疗体系,以期为肿瘤联合疗法及免疫疗法带来新的突破。在第1种治疗体系中,我们基于纳米技术设计制备了新型多功能纳米治疗平台。目的:以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为核心,采用仿生纳米水凝胶进行表面修饰,并有效负载免疫佐剂Cp G ODNs和化疗药物DOX,构建免疫调节、肿瘤铁死亡及化疗的三重协同肿瘤治疗策略,揭示其协同治疗增效机制。方法: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等表征粒径、形貌、载药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纳米颗粒的内吞及分布情况;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研究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联合治疗效应;过氧化氢检测、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探究巨噬细胞重塑效应;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研究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铁死亡诱导效应。动物水平抑瘤效应研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荧光、H&E染色等验证原位肿瘤的抑制及铁死亡诱导效应;流式细胞术验证纳米颗粒对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重塑及全身免疫调节效应。复发与远端模型: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验证纳米颗粒对复发和远端肿瘤的抑制及免疫记忆效应;血液转移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H&E染色等验证纳米颗粒抑制肿瘤血液肺转移效应。结果: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M2型巨噬细胞重塑为肿瘤杀伤性M1型的效应,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并增强化疗敏感性,高效杀灭肿瘤细胞;氧化铁磁颗粒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和长效免疫效应,从而抑制肿瘤的局部生长、原位复发和远端转移。结论:该治疗体系有效证明免疫细胞调节、肿瘤铁死亡和化学疗法的协同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式,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在第2种治疗体系中,我们基于天然源生物活性材料设计开发了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肿瘤疫苗,用于实体瘤的预后治疗。目的:以M1型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融合细胞膜,与免疫佐剂Cp G-ODNs共同装载到水凝胶,制备为植入式肿瘤疫苗FM+@N,探究疫苗的免疫调节及肿瘤复发抑制效应。方法:PEG经典细胞融合法融合小鼠骨髓来源的M1型巨噬细胞和4T1乳腺肿瘤细胞,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得融合膜,钙离子物理交联成胶法制备肿瘤疫苗FM+@N。荧光成像、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等验证融合细胞;CCK8试验、流式细胞术、荧光成像研究融合膜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探究巨噬细胞重塑效应;流式细胞术验证融合膜抗原呈递效应;成像、扫描电镜、溶胀实验、CCK8试验等验证疫苗的成功制备。动物水平抑瘤效应研究:肿瘤生长曲线、小动物活体成像、免疫荧光、H&E染色等验证原位复发肿瘤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验证肿瘤疫苗对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重塑及全身免疫调节效应。远端模型: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验证肿瘤疫苗对远端肿瘤的抑制、巨噬细胞重塑、免疫记忆效应。结果:肿瘤疫苗作为有效的“免疫分子库”,将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塑为M1型,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原递呈作用,增强T淋巴细胞浸润,改善肿瘤内免疫抑制微环境,高效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及记忆性免疫效应。结论:该治疗体系采用同种异体化细胞融合膜,制备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天然肿瘤疫苗,降低实体瘤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未来有望实现临床转化。
其他文献
元气为人身之本,疾病的产生皆因元气不足,脾胃是元气之源,故脾胃伤则元气损,元气损则疾病生。脾胃为元气之源、气机升降枢纽是贯穿《脾胃论》的一大思想特色。李东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脾胃病的常规处理方法,称之为“五证五药”。同时李东垣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对药物的升降浮沉、分经随病、因时随病制方、君臣佐使制方以及用药宜禁、药后将息事宜等方面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共同构成了脾胃学说的重要内涵。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关于浙江省5种特定食源性病原菌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2021年温州市瓯海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送检的肛拭标本进行浙江省5种特定食源性病原菌检测,并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监测病例资料,描述性统计分析监测数据。结果 在1 735份腹泻肛拭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96株,总检出率为28.5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4.12%,
目的 对2021年2月10日宾阳县黎塘镇两村一小区出现的呕吐、腹泻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病因,为控制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基本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并采集疑似病例的肛拭样本、供水水厂的水类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疑似病例肛拭样本、供水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水厂职工专用化粪池水均检出诺如病毒核酸。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居民生活饮用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引起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暴发危险因素,采集25份病例肛拭子及12份环境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本次疫情持续23天,累计病例63例,涉及18个班级,罹患率为4.2%。病例均为学生,年龄6~12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男女比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成人4种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中线导管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
目的:探究采取集束化管理方案对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中回顾性选取1769例,根据导管管理方案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23例对照组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导管管理方案为常规管理方案;946例观察组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导管管理方案为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比两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带
新修改的教材对中外文化和习俗的介绍内容更为丰富,范围更加广泛。《英语》教材根据单元话题,将独立编排的相关文化内容介绍合理地融入各个单元,方便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和习俗的理解。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乃至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才能快乐学习。
<正>诺如病毒和产毒艰难梭菌是感染性胃肠炎的两个最常见病因。对这两种微生物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对于评估是否采取接触预防措施以防止传播和降低隔离成本非常重要。这项研究检测了在BD MAX平台上使用的一种新的快速内部(in-house)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只需一次就可以同时检测诺如病毒和产毒艰难梭菌。此外,以粪便样本和直肠拭子为分析材料,与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新方法在检测粪
期刊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内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及生物资源,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非常严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因此,从生态可循环的角度出发去建设城市滨水景观,使城市滨水景观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便成为了生态设计的一项重点课题。文章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为基础,通过相关
目的 调查济南市长清区某社区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21年4月5-28日济南市长清区某社区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进行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社区供水系统进行卫生学调查,描述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多种危险因素,采集部分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及供水水厂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样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起疫情共计病